●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为每们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的条件”。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着眼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本课题从高中物理的学科特征以及高中学生思维的特征出发,在分析我国物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基础,学习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将问题解决教学引入物理教学,成为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平台。提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构建原则,实施策略,构建了适合不同学习内容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引导──解决模式、研究──解决模式,并运用于教学实践。 第一部分:综述论述了问题解决教学是未来社会,课程改革和学生个体特征的需要;国内外学者对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阐述了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为下一步提出具体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第三部分:模式构建本部分的研究中,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提出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构建原则。并根据课型特点构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引导──解决模式、研究──解决模式,对模式的各个环节做了细致的阐述。 第四部分:教学实验通过微型教学实验研究了问题解决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兴趣方面和学业成绩方面的作用。 第五部分:结论与反思通过对教改实践的回顾,找出本次教改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后要注意的问题。 本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构建了适合高中物理教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引导──解决模式、研究──解决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研究证明,问题解决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不同程度的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业成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