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865微生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辅助病毒。

【答案】辅助病毒是被拟病毒寄生的真病毒,拟病毒的复制必须依赖于辅助病毒。

2. 化能异养型。

【答案】化能异养型是指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利用在有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进行生长的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 高温灭菌。

【答案】高温灭菌是指在高压蒸汽的处理下(一般是于

的所有微生物的灭菌方法。

4. 水华。

【答案】水华是指发生在淡水水体(池、河、江、湖)中的富营养化现象。

5. 假根。

【答案】假根是指在毛霉目中,一些真菌在匍匐菌丝上或在两匍匐菌丝连接处下方生长出须的根状菌丝,它们深入基质中吸收营养并支持上部的菌体。

6. 循环光合憐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答案】循环光合憐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是一种存在于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 )中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因可在光能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磷酸化产能反应而得名。

7. 重链(H 链)。

【答案】重链是指典型的Ig 分子中,近对称轴的一对较长的肽链。

8. 炭疽病。

【答案】炭疽病是一种植物疾病,发生於温暖潮湿地区,侵染多种草本和木本植物,由某些具分生孢子盘的真菌所致。症状是叶、茎、果或花中出现各种颜色的凹陷斑。斑点常扩展而导致

,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灭菌15min )

萎蔫、萎凋或组织死亡。

二、简答题

9. 三大免疫标记技术有何异同点?

【答案】(1)三大免疫标记技术的相同点:

用免疫标记物标记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未知抗体或抗原,它们的敏感性高。

(2)三大免疫标记技术的不同点:

①免疫荧光技术用一种将结合有荧光素的荧光抗体与抗原进行反应,借以提高免疫反应灵敏度,该技术需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有假阳性现象;

②免疫酶技术是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检测抗体或抗原,可肉眼观察结果,也可用分光光度计比色进行定性或定量;

③放射免疫测定是最敏感的免疫标记技术,精确度高,易规范化和自动化,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需用同位素检测仪,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

10.试列表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特点。

【答案】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特点比较如下表:

11.简述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答案】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是1956年

物病毒重建实验。

(1)步骤:

①由TMV-RNA 与HRV-衣壳重建后的杂合病毒去感染烟草时烟叶上出现是典型的TMV 病斑;

②再从中分离出来的新病毒也是未带任何HRV 痕迹的典型TMV 病毒;

③反之,用HRV-RNA 与TMV-衣壳进行重建时,也可得相同的结论。

(2)结论:在RNA 病毒中,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核算,只不过是RNA 罢了。

用含RNA 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植

12.根据突变的光复活修复作用、原理,你认为在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时,应注意什么?为了使被诱变的细胞能均匀地受到紫外线照射,你将如何做?

【答案】在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时应注意避光,以防光复活修复作用。一般在红光下操作,在黑暗中培养。在紫外线照射时,盛菌液的培养皿应置于磁力搅拌器上,边照射边搅拌使细胞能均匀受到紫外线照射。

13.从遗传学角度谈谈你对朊病毒(Prion )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阮病毒是指不含核酸的蛋白质传染颗粒,但它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也不能自我复制,但仍然是由基因编码的一种正常蛋白质(PrP )的两种异构体

的疾病又称之为构象病。

14.—个良好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案】基本条件:

(1)按微生物的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的设计;

(2)能提供丰富而均匀的营养物质的基础;

; (3)保证微生物获得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只有厌氧菌例外)

(4)为微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和严防杂菌的污染等。

15.在转导实验中,在基本培养基上除了正常大小的菌落以外,还发现有一些微小的菌落,试分析出现这些微小菌落的原因。

【答案】出现微小菌落的原因是发生了流产转导。

由于供体菌的片段不能重组到受体的染色体上,它本身不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随着细胞的分裂,供体片段只能沿着单个细胞传递下去,因为供体片段所编码的酶有限,每一个没有得到供体DNA 片段的子细胞不能合成新酶,但仍含有母细胞残留的酶,只能使细胞分裂一、二次,所以形成的是微小的菌落。

16.试列表比较真菌孢子的类型、主要特点和代表种属。

【答案】真菌孢子的类型、主要特点和代表种属比较如下表。

表 (存在正常组织中)和引起PrP (存在于病变组织中),其氨基酸和线性排列顺序相同但是三维构象不同,因此,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