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29普通生物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肌丝滑行学说。
【答案】肌丝滑行学说是1969年由Huxley 提出的解释肌肉收缩原理的学说。肌丝滑行学说指出肌纤维的缩短是肌小节中粗肌丝和细肌丝相对运动的结果。
2. 非竞争性抑制剂。
【答案】非竞争性抑制剂是指与酶的活性位点以外的部位结合,使酶分子形状发生了变化,活性位点不适于接纳底物分子的化学试剂。
3. 秋材。
【答案】夏末秋初气候条件渐不适宜树木生长,形成层活动减弱,细胞分裂慢,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直径较小且数量少,木纤维和管胞较多,管壁较厚,细胞排列紧密,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地致密,色泽较深,称为晚材或秋材。
4. 生存斗争。
【答案】生存斗争是指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5. 联系学习。
【答案】联系学习是指把2个或2个以上的刺激联系起来而诱发同样的行为。条件反射就是一种联系学习。
6. 次缢痕。
【答案】次缢痕是指除主缢痕外,在染色体上其他的浅染缢缩部位。
7. 生态效率。
【答案】生态效率是指食物链各环节上的能量的转化效率,约为
8. 联适应。
【答案】联适应是指器官功能变化后的适应过程,表现为旧结构对新功能的适应。
二、填空题
9. 腺垂体不通过靶腺而发挥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和_____ 。
【答案】生长素;催乳素;促黑素细胞激素
10.A 型血的人的红细胞外表带有_____,具有_____特性。他的血浆中含_____。A 血型和B 血型男女结婚,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有_____。新生儿溶血症,其母血型为_____,血浆中含_____。
【答案】A 凝集原;抗原;b 凝集素;A 、B 、0、AB ;
1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两类。 【答案】螺旋;折叠
12.变态为刺的植物器官可有_____和_____。
【答案】叶;茎
【解析】由叶或叶的部分(如托叶)变成刺状,某些旱生植物,如仙人掌属植物,叶已退化成针状的刺,可以缩小叶片的蒸腾面积,使植物体适应干旱的环境。由茎转变为刺称为茎刺或枝刺,皂荚茎刺由腋芽发育而成,不易剥落。
13.线虫的体细胞数目_____,因此是研究细胞发育的良好的实验材料。
【答案】恒定
14._____和_____是人属的重要特征,_____是现在找到的最早的人属成员。
【答案】脑的扩大;石器的制造;能人
15.由肋间肌舒缩引起的呼吸动作为_____呼吸。
【答案】胸式
16._____、_____是影响生物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两个最重要的生态因子。
【答案】温度;水分
17.突触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取决于神经递质的性质和突触后膜上_____的性质。
【答案】受体
18.英国军医Ross 用麻雀来研究疟疾的病原体就是一种_____模型试验;模型研究可用于研究时间上极为遥远的事件,如1953年
,
【答案】动物;生命化学进化
在芝加哥大学进行的关于_____的实验。 阴性;抗体
三、判断题
19.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结构称为染色体。( )
【答案】对
【解析】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由DNA 、RNA 和蛋白质构成,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丝经过螺旋化、折叠、包装成为染色体。
20.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 )
【答案】对
21.真核基因和原核基因都包括启动子,转录区和终止子三个区段。( )
【答案】对
22.光呼吸是发生在过氧化物酶体中的丙酮酸的氧化,其强度大致与光照强度成正比。( )
【答案】×
【解析】光呼吸是高等植物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放出在细胞过氧化物酶体中进行。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在叶绿体中,乙醇
加氧,再经磷酸乙醇酸磷酸酶脱去磷酸机团而形成。
及的浓度决定,在
浓度低时,此酶催化浓度高时,
此酶催化的加氧作用,产浓度高而5-二磷酸核酮羧化酶/加氧酶催化酸由1,的羧化作用,生成两分子
在
1, 5-二磷酸核酮羧化酶/加氧酶催化反应方向由生一分子PGA 和一分子磷酸乙醇酸,磷酸乙醇酸脱去磷酸机团转变为乙醇酸。乙醇酸在叶绿体内形成后随即转移到过氧化物酶体中,乙醇酸作为光呼吸的底物加氧形成乙醛酸,并生成过氧化氢。氧化结果最终形成不产生A TP 。光呼吸有着很重要的细胞保护作用,并提高光合作用效能。
23.种群增长曲线是一条向着环境负荷量极限逼近的S 形增长曲线。( )
【答案】对
24.体液也称为细胞外液,三胚层的动物和高等植物的器官、系统都是包围在特定的体液之中的。( )
【答案】对
25, 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了长达八年的研究终于总结出了遗传学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
【答案】
【解析】孟德尔(奥地利,1822〜1884), 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于1856年〜1864年成功地进行了著名的豌豆杂交试验,并于1866年在布隆博物学会会刊上发表“植物杂交实验”一文,不但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杂交实验法,而且提出“遗传因子”假说。盂德尔用豌豆的七对明显、稳定的相对性状,分别进行一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揭示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律)。孟德尔的成就为遗传学的诞生和近代颗粒遗传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科学基础,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融和遗传学说。摩尔根及其学生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的模式生物,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与交换,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遗传学的基础。
26.线粒体内、外膜的通透性差异很大,外膜比内膜的通透性更好。( )
【答案】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