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2行政管理综合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监督体系
【答案】行政监督体系是指具有法定监瞥权的多元监督主体在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时的任务和权限划分体系。根据行政监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可将行政监督体系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体系。行政管理内部监督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对一般行政管理机关以及行政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行政管理内部监督体系的基本形式包括:一般监督、专门监督、行政复议和特种监督。行政管理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组织以外的各种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多渠道的、多种形式的异体监督。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
2. 运作效率
【答案】运作效率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有效率地组织和管理财政交易,防止资金被贪污、挪用和浪费,确保立法机构通过的预算能严格而有效地执行,提高收入和支出管理的效率。改进运作效率需要考虑四个问题:控制、灵活性、协调与激励。
3. 行政监督
【答案】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其具体内涵为:①监督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②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国家特设的行政机关、政党、社团组织和人民群众等。③监督性质是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制监督。④监督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改善和强化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廉政建设。
4. 车辆管理
【答案】机关车辆包括机关单位用于工作或生活服务的非私人所有的机动车辆,机关车辆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业务管理与用车制度管理。业务管理主要以车辆本身以及驾驶、维修与管理人员为对象,技术性强。用车制度管理是以车辆服务的接受者或享受者为对象的管理,与业务管理相比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它不仅关系到机关用车需要的保证,以及车辆使用的计划、经济与合理,而且与廉政建设的要求直接相关。各机关单位在制定用车制度时既要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又要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机关用车的规定。
5. 行政回避制度
【答案】行政回避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正性,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请求,有关机关依法终止其职务的行使并由他人代理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回避的范围是:
(1)职务回避。即国家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
(2)公务回避。指国家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者涉及与本人有上述职务回避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
(3)地区回避。指国家公务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但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国家公务员除外。
公务员回避制度对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和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有重要意义。
6. 岗位责任制
【答案】岗位责任制是明确规定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能及其责任并予严格执行的管理制度。 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都必须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每项工作都要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有时间性的要规定完成的时限,切忌笼统。要尽可能地定出量化目标和要求,以便考核。与此同时,要制定奖惩办法,依在岗情况,及时给予适当奖罚。它办公室内部明确职责、分工,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制度。
7. 行政心理
【答案】行政心理是行政伦理中的深层因素,主要是指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具体的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以及行政事务等的具体看法和态度。是行政关系体现者(个体的或群体的、组织的)的知觉、情感、态度和个性的总和,及其对行政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行政关系的体现者,包括实施行政管理的人和接受行政管理的人,是行政主体与客体(在此指人)的统称。行政心理的实质,就是人们对于社会行政、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
8. 行政发展
【答案】行政发展指行政系统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方法,健全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提高行政效率,以便更好地执行政治权威意志的过程。它在相当程度上是与行政改革联系在一起的。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行政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一起构成整体的社会发展。‘白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一种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行政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它的发展也推动着其他发展的进步。
二、简答题
9. 行政信息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行政信息管理是集成性和综合性管理活动,是政府部门为实现行政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行政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换共享、开发利用和服务,对信息活动各要素(信息、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资金、技术等)进行规划、预算、组织、协调、指导、培训和控制,以实现行政信息的合理配置、有效地满足政府部门和社会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行政信息管理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和全面。行政信息对所涉对象的活动、特征的反映必须真实,信息失真,其传递越快、越广,可能造成的失误和损失就越大、越严重。信息工作稍有大意,便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信息的准确要以全面为主,个别信息虽真,但如整个信息的收集零乱离散,挂一漏万,则仍无法为行政领导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及反应的客观依据。
(2)及时和适用。信息贵在及时,这是由其时效特性决定的。行政事务、对象和环境不断变化,对能反映其变化的信息,若收集或处理迟缓,一旦时过境迁,其原有价值再大,也只得用其一二,甚至一无所取。信息及时与否,除有时间量度外,还有质的因素,即是否适用或具针对性。毫无日的与不分轻重缓急的捕捉信息,必然加重收集与加工的负荷,结果是欲速而不达。
(3)连续和反馈。为行政活动提供源源不绝的信息,是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信息的连续,就是要保证其与外部环境交流的持续性和自身各环节相互衔接的连贯性,为此,必须通过反馈来控制,根据行政活动的新需要,环境的变动及内容衔接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调整信息流动方向与衔接方式。山此使信息的提供既不间断,又非简单的循环反复。
(4)充分和经济。充分是针对信息手段与条件而言,它有两点含义:一是种类全,二是质量高,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信息工作的要求。充分与否同实际需要和可能直接相关,其中有经济原则的作用。追求手段、条件的充分性,不能超出需要与可能,盲目地增添人员或物资。根据我国现状,信息管理者既要努力增加新手段,又要因地制宜,优化现有手段与条件之间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
总之,行政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就应充分开发信息,向信息要动力、要效率、要质量、要人才。同时,还应努力完善信息管理,提高信息工作水平。
10.简述我国司法监督实践的方式。
【答案】(1)司法监督的内涵
司法机关监督指司法机关作为监督主体对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的强制性监督活动。司法监督是兼具公正性与合法性的监督形式,对保障国家法制秩序的稳定,完善法制建设都有重要意义。其监督主体与监督内容都由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具有特定性。这种监督形式的重点是监督行政管理主体及其人员具体行为的合法性,其监督主体主要是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审判机关即国家法院,目前,各国司法监督实践主要包括两方面:①由专门的宪法法院或普通法院系统对政府颁布的行政管理法规和行政措施进行审杳,以判断其是否违反宪法。②由司法机关对政府管理有关的行政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