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自律

【答案】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它相对于行政法规而言是一种新闻界内在的、非强制性的自我约束行为。新闻自律的内容问题,也就是新闻道德基本规范的构成问题。

2. 第一手材料

【答案】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和中介人转述,直接从客观事物或事件现场得来的材料。它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对记者而言,第一手材料最接近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源,较之第二、三手等间接性材料,它的可靠性、准确性的程度更高,还可以作为间接性材料订正、检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识上的加工:①核实材料的真实性:②鉴别材料的全面性:③判定材料的深刻性。

3. 新闻敏感

【答案】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来自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来自对形势、政策和报道思想的透彻了解,来自对情况、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在新闻采访的实践中,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一触即发”,迅速抓住新闻事实; ②能“慧眼识珠”,准确鉴别事实的新闻价值所在及其大小; ③能“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④能“落叶知秋”,对某些重大新闻事实的出现作出科学的预见。

4. “三色报道”

【答案】“三色报道”是指1987年《中国青年报》关于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3篇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红色的警告》记录了在熊熊大火中仍热衷开会、讨论、扯皮的官僚主义者的形象; 《黑色的咏叹》叙述了火灾下的人物命运和人在极端场合的表现; 《绿色的悲哀》前瞻性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色报道”披露官僚主义,触及体制弊端,激起人们的震撼和思考。一位资深编辑评价,“三色报道”标志着中国新闻人开始回归新闻本身,它开启了中国灾难报道的里程碑。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