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GDP获得了高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欢心鼓舞,人们有效地利用技术为自身服务,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与舒适。然而,人们一直所期盼的精神层面的满足感、愉悦感却并没有随之而来,伴随而来的是人们意想不到的危机与风险:随着人类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和现代化大生产,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时空距离的拉近,多元文化的冲突日益激烈,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存的重大威胁;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进步,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疏离与信任缺失现象,自我在流动和聚变中无法获得自身的肯定性,人们陷入了意义的空场,迷失自我。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现在的生存危机?从历史的角度看,是源于人们实践的不合理性。而在这些不合理性中,又突出表现为近代人类对科技手段的不正确应用。科学手段的不断提高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这使得人们误以为科学技术是无所不能的。片面地追求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精神生活上,在价值目标选择上陷入危机。要想摆脱这种现象,就必须重建价值理性,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现实整合。
价值理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价值及其追求自觉意识,是理性认知基础上对价值及价值追求的自觉理解和把握。实质上是人对自身价值实践活动的目标、方法、手段、结果所做的超前设计和筹划,是用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价值理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才能重建价值理性,帮助人类摆脱困境,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指引正确的方向,使人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郑重地宣读了事关人民福祉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结束之后,国外各大媒体对此都高度赞扬,法国的《欧洲时报》就评论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的透露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这就是中国所关注的重点,已经从追求经济增长率向以民为本、科学发展转型;中国政府的执政方略,实践着从追求国富向关注民生的重要转身。
从对经济增长到对民生关注的实践发展转向,不仅仅是表明发展观上从以物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更是一个国家执政党执政理念的转变,它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提供了现实土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