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混合性工具

【答案】混合性工具是指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该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政策工具兼备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下具的优点。主要包括四种形式:信息与规劝、产权拍卖、补贴、税收与使用者付费。

2. 可行性分析

【答案】可行性分析,是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论述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条件与能力。在政策分析中,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方面表现在政治、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上。

(1)政治上的可行性。政府的政策,从最终的实际执行结果来看,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与此同时,作为指导社会成员行为准则的政策,必须反映和代表那些具有共同经济地位的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在我国,强调政策的实施结果,首先要有利于政治稳定,这是政治可行性考虑的出发点。

(2)经济上的可行性。其基本目的是全面研究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益。在制定政策与实施政策中,都需要消耗资源,即消耗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各种资源。考虑经济效益,既要重视投入项,更要重视产出项。

(3)技术上的可行性。其主要表现在实现目标的科技手段上。政治、经济及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成功的政策,往往要全面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行性,并选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3. 战略管理

【答案】战略管理可以理解为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的艺术或科学。战略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

(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关注全局而非局部,关注长远的利益而非当前的利益。

(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以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的

宗旨便是利用外部机会和化解或回避外部威胁。

(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战略管理即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又关注经验、判断、感觉和直觉对于制定政策的作用。

(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由于组织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组织应该持续不断地关注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以便作出必要的调整。

(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内而外的管理哲学。主要表现为:向前看,寻找问题和机会,寻找重构问题的新方式,从他人的或外在的观点来看组织问题。

4. 决策方法

【答案】决策方法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的方法。根据决策所面临问题的特点可以分为几种:①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③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④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⑤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5. 效率

【答案】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即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这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效率是在实践中最常遇到的价值标准之一,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来理解效率这一概念:①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就是产出与投入之间的种比例关系; ②经济学中所阐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是对社会福利状态的一种描述。按照该效率概念,如果还有可能对社会目前的状态进行改变,从而可以使社会中某些个体或群体的福利得到提高,但同时其他所有个体或群体的福利都至少维持了原先的水平,那么目前的状态就是没有效率的。相反,如果进行这样的改变的可能性己经不存在了,则配置己经达到一种最优的状态。

二、简答题

6. 简述公共部门战略规划的性质。

【答案】战略规划是指组织在分析和解读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组织战略的过程。如管理学家明茨伯格所言,战略规划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的形式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的结果的正规化程序。战略规划的目的在于识别环境对组织的挑战,并指导组织对此作出反应,以获取更长期的竞争优势。

(1)战略规划的议题具有三个基本属性:①稀少性。战略性决策是不寻常的,通常没有先例可循; ②重大性。战略议题往往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③指导性和长远性。战略性决策,指导其他较低层次的决策,以及引导着组织未来发展的方针。

(2)战略规划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的战略计划,一般来讲,一个好的战略计划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战略范围,规定了本组织与社会环境因素之间发生作用的范围,即说明了要达到哪一方面的目标; ②资源部署,要阐明如何部署资源; ③战略应该说明本身战略范围的机会与威胁; ④最佳协

调作用,在战略范围内,要使资源部署与竞争优势相互协调。

(3)战略规划在公共管理的应用大致分为三类:①涉及全国(省)的应用。这种较高层次的应用需要广泛的公民参与,且战略执行,亦有赖高度的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②州部门为基础的策略性长期规划,关注部门的战略目标与计划; ③以部门为主的战略议题管理,此种应用系在前面战略计划中选择特定议题,而非作全面性的战略规划。

7. 简述绩效管理过程的基本活动。

【答案】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乃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绩效管理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1)绩效评估(performance evaluation )。系指评估一个组织如何达成以及是否达成目标的系统化过程。评估的可以是组织的绩效、计划的绩效和个人的绩效。但对公共部门而言,现在比较重视的是对组织绩效的评估,组织绩效评估是如何追踪与评估组织绩效的过程。

(2)绩效衡量(performance measurement)。为了进行绩效评估,管理者必须设计一套足以衡量组织目标实现的指标系统,也就是衡量组织绩效的标尺,这样才能进行不同机关与不同时期的比较。

(3)绩效追踪(performance monitoring)。绩效追踪系指对组织的绩效进行持续性的监测、记录与考核,以作为改进组织绩效的基本依据。

绩效管理乃是收集绩效信息,进行绩效衡量,设计与执行有效管理,推动绩效不断持续改进的整体活动和过程。

8. 弹性化组织设计有多种形式,试分析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

【答案】弹性化组织设计是指一种强调灵活性和权变的组织设计,有多种设计形式。典型的弹性化组织包括委员会制、自我包含的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跨越功能的团体及网络组织等。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具体分析如下:

(1)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一种有别于首长制的组织结构,其决策是由一群具有相关经验与背景的人所共同决定并各自行使其不同的职能。委员会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水久的,需根据所承担的任务来确定。委员会制的特性是:

①可容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集思广益,可以避免一个人决策的偏执或失误;

②彼此可以相互监督和相互牵制,不易营私舞弊;

③大家分工又合作,可减轻工作负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④不受上级长官的过分干涉,有较多的自主和自由,符合民主精神。

(2)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

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是指于正式的层级之外,专门成立的为达成某种特别任务或目标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