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代谢当量
【答案】代谢当量是指运动时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以安静且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心肺功能
,
2. 力量训练的特异性
【答案】力量训练的特异性是指被训练肌肉对不同代谢性质、收缩类型和练习模式的力量训练产生特定反应或者适应的生理学现象,是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3. 生物年龄
【答案】生物年龄是生长发育的实际年龄,通常用发育程度来表示。确定生物年龄较简便的方法是X 线图谱,从手腕骨发育的规律和特点确定生物年龄,这种方法称骨龄测定。
4. 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答案】个体乳酸阈强度训练法是以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的方法,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具体应用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5. 呼吸
【答案】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从外界不断地摄取氧气,同时不断地将体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
6. 酸碱平衡紊乱
【答案】酸碱平衡紊乱是指人体因某些疾病的影响,可使机体物质代谢和水、电解质平衡甚至缓冲体系以及肺、肾功能受到影响,这些均可引起体内酸性、碱性物质过多或不足,从而产生酸中毒或碱中毒的病理过程,又称酸碱失衡。
二、知识认知
7. 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答案】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
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协同调控全身各脏器机能活动,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以适应机体承受大负荷强度刺激的需要;
(2)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体温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有利于氧供应増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
(3)体温适度升高,机体代谢水平提高,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加弹性,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4)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而造成热应激伤害;
(5)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8. 简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答案】体液免疫是指B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増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1)感应阶段,是识别和处理抗原的阶段。
(2)增殖与分化阶段,是B 细胞分化增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的阶段。
(3)效应阶段,是抗体对再次侵入的抗原异物发挥免疫作用的阶段。
9. 血液是如何运输氧的?
【答案】血液对气体的运输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物理溶解气体量很少,可忽略不计,但它是气体进出红细胞的桥梁。
(1)氧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绝大多数的氧气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式运载的。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称为氧合。氧合后的血红蛋白称为氧合血红蛋白,呈鲜红色。血红蛋白既能疏松地与氧结合在一起,又能够可逆地和氧分离,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出氧的过程,称为氧离。血红蛋白是氧合还是氧离取决于氧分压的高低。
(2)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静脉血中
管时,
氧合,可形成
组织的低,而肺泡气中高,因此,当静脉血流经肺泡毛细血可达 经呼吸膜进入血液,首先溶解于血浆中,然后进入红细胞,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迅速几乎达到饱和状态。这时,静脉血变成富含氧气的动脉血,其较低,只有即氧离释放出这时,血液中的尤其是剧烈运动时肌肉进入血浆,扩散进入细胞,
高的静脉血,回流心脏进
低的组织通过氧离释放氧气,②当动脉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的更低,约为供组织细胞利用,同时,组织中的行下一次气体交换。 血红蛋白就是这样不断地在
以实现其运载的功能。 扩散进入血液,动脉血变成了高的肺部通过氧合结合氧,在
10.胸内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
【答案】(1)胸内负压的成因
肺是具有弹性的组织,人出生后,肺就被其中的气体撑开(吸气和呼气时都是如此),而肺
的弹性回缩力具有将胸膜腔脏层和壁层分开的趋势,而胸膜腔又是密闭的,所以肺的回缩力造成了胸内负压。
(2)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①胸内负压是维持正常呼吸的必要条件。运动时呼吸深度加大,胸内压韶伏的幅度随之加大。这对促进静脉血回流起到了极好的辅助泵作用。
②胸内负压还可使胸腔内壁薄且扩张性大的静脉和胸导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③避免自身过多的憋气而对身体造成影响。
11.如何利用感觉间相互关系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
【答案】利用感觉间相互关系对提高运动技能形成的办法: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多种感觉机能的参与下,同大脑皮质动觉细胞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过程。人体各种感觉都可使肌肉产生正确的肌肉感觉,从而促使运动技能的形成。
(1)视觉
视觉在学习球类、射击等运动项目的技能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样,视觉在肌肉的协调活动、准确性、韵律感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专门性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视觉能力。如扩大视野能力的训练、视敏度的训练、视深度的训练和视觉复合训练等。
(2)位觉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充分发挥位觉与本体感觉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只有在本体感觉对时间和空间三维(上下、左右、前后)的感知具有精确的分化的条件下,才能在空中完成复杂的动作。如体操、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动作的掌握。
(3)听觉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还应该充分发挥听觉与本体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正确动作的频率和节奏感。如中长跑运动员在练习中,常常依据有节奏的声响调节跑的频率,建立正确的跑步节奏。
(4)触觉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还要充分发挥皮肤感觉与本体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以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如初学爬泳者下肢的打水动作,可用一个限制圈控制打水幅度,通过皮肤的触觉,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
(5)肌肉感觉
在教学过程和练习中训练学生获得对肌肉感觉的精准度,可以有力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
综上所述,运动技能的形成不仅与视觉、听觉、位觉、皮肤感觉有密切地联系,同时也与内脏感觉机能有一定的联系。在完成任何动作时各感觉机能都同时起作用,只不过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各个感觉器官有着不同的要求,应充分发挥各感觉机能作用,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