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中医药大学认知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定势
【答案】定势也称心向, 是指未被意识到的对一定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或活动的倾向性。这种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往往影响人对刺激情境以某种固定的方式做出反应。定势有时能促进问题解决, 有时会起阻碍作用。
2. 选择通达模型
【答案】选择通达模型认为, 语境能够引导读者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尽管歧义词两个意义都有一些最初的激活, 但只通达与语境相一致的意义。选择通达模型预期, 读者将利用语境来选择歧义词合适的意义, 依靠语境的模型和歧义词加工的花园路径都属于这类模型。
二、简答题
3. 计算机如何识别和生成语言?
【答案】(1)ELIZA PARRY和NETtalk
①ELIZA
ELIZA 是最早的计算机对话程序之一, 由Joseph Weizenbaum(1966)编写。在一个名为“医生”(DOCTOR )的专门程序里, ELIZA 扮演了类似精神病医生的角色。其回答是按照一定的按照程序进行的。遇到某些关键词时, ELIZA 做出的回答就是把问话的原句换个形式再说一遍。如果没有发现关键词, 就发表些内容随意的评论, 或者在一些情况中, 将先前的话同义反复一下。
②PARRY
Colby 及其同事(1972)试图编写电脑程序来发现治疗某些精神病。经过10年的研究, 他们设计了一个模拟一个偏执狂患者的程序, 名为PARRY 。
a. 为了试验这个程序, Colby 邀请一组精神病学家通过网络约见一个病人, 假想这个病人是在几英里外的一家医院里。每个精神病学家都坐在键盘旁, 敲出一些问题让病人回答, 而病人的答案则被打印出来给医生看。
b. 结果表明, 在极为特殊的背景下, 人们难以将该程序与真正的病人区分开来。
c. 质疑:实验的条件是人为精心设计的, 而偏执狂的实际诊断需要多次面对面的会谈。此外, 如果鉴定者知道该任务的真相, 会采用不同于此的面谈方式。
③NETtalk
NEltalk 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Sejnowski 和普林斯顿大学的Rosenberg —同开发的。
a. 基本结构
NETtalk 是一个将一串字母转换成声音符号和生成语音的人工神经网络, 包含数百个单元(神
经元)和数千个联结。该模型有三个层次:一个输入层, 其中的每个单元对应一个字母;一个输出层, 其中的每个单元表征英语中55个音素之一;还有一个隐含单元层, 其中的每个单元与每个输入及输出单元都有经过加权的联结。
b. 字母处理
NETtalk 朗读的时候, 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处理, 并同时扫描每个字母的左右各三个字母作为上下文信息, 将同一字母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做区别。NETtalk 每读一个词, 都要把自己的发音和人类提供的正确发音进行比较, 然后调整权重以校正错误。
4. 什么是“毕生发展”?如何研究这个问题?
【答案】人的毕生发展(life span development )是指人从胚胎到死亡这个过程中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这里所讲的变化是指生理和心理有序的、模式化的和相对持久的变化, 而不包含十分短暂的、临时的变化。
认知发展关注个体一生中某种阶段顺序的变化。研究角度包括发展心理学、神经认知发展和认知心理学。
(1)认知心理学
认知包括无数的个别过程(和结构), 诸如注意、模式识别、感觉登记、认知神经变化和记忆等。从这个意义上讲, 思维实际上是对这些成分进行复杂的运用、操纵和组织而获得的产物。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是涉及从环境中获取信息以及储存和操纵记忆信息的基本认知技能。
(2)认知神经发展
神经认知方向对发展认知心理学的探究强调的是大脑的发展及其相应的认知变化。
(3)发展心理学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两个理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4)比较发展
比较发展研究认知发展的途径建立在动物研究之上。这类研究的范围可以更为广泛, 因为能对实验动物进行严密监视, 可以实施各种实验方法。但这些方法不能用于人类研究, 而且对动物也应该有保护地使用。
5. 追溯一下从计算用的机器到现代人工智能程序的历史。
【答案】(1)计算用的机器:
①最早的版本是算盘, 公元前6世纪中国就开始使用了。
②早在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50年)记录其用途之前, 古埃及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鹅卵石的计算器。古希腊人也有类似的装置, 古罗马的作家则记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计算器。
③大约在1663年, 一位默默无闻的德国天文学家Wilhelm Schickard (1592—1635)发明了一种自动数字计算器。
④法国哲学家、微积分之父帕斯卡(1623, 1662)发明了只能做加法和减法计算机。
⑤17世纪70年代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做乘法和除法的机器。
⑥Charles Babbage(1792—1871)发明了差分机, 该机器能进行包括条件转移在内的编程操作。
⑦20世纪40年代, 那时发明了诸如UN1—V AC (通用自动计算机)、ENIAC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等用于军事上的真空管计算机, 可使常用的冗长乏味的数学计算变得快捷。
(2)人工智能发展历史
①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智能界, 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情:数理逻辑和关于计算的新思想。数理逻辑学家Frege , Whitehead , Russell 和Tarski 等人的研究表明, 推理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加以形式化;Church 、Turing 和其它一些人关于计算本质的思想, 为人工智能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1956年夏季,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在美国的达特茅斯(Dart mouth)大学举行, 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会议上MarvinMinsky 的神经网络模拟器、JohnMcCarthy 的搜索法, 以及Herber Simon和Allen Newell的定理证明器是三个亮点。会议首次使用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
③1969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I, UCAI ), 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
④1970年《人工智能》国际杂志(Intemational Joumal of AI)创刊。这些对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学术活动和交流、促进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⑤20世纪70~80年代, 知识工程的提出与专家系统的成功应用, 确定了知识在人工智能中的地位。
近十多年来, 机器学习、计算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等和行为主义的研究深入开展, 形成高潮。同时, 不同人工智能学派间的争论也非常热烈。这些都推动人工智能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6. 哪些原则可以用来解释专家化的记忆力其实和长时记忆有关?
【答案】可以使用记忆编码原则, 结构提取原则和加速原则来解释专家化的记忆力与长时记忆的关系。
(1)记忆编码原则是指专家根据庞大的现成知识库对信息进行编码;
(2)结构提取原则是指专家使用他们所属领域的专门知识来发展出抽象、高度专门化的机制, 用以对长时记忆中有意义的模块进行系统的编码和提取;
(3)加速原则指因为大量的练习使得专家对模块的再认和编码的速度要快与新手。
7. 什么是视像存储和声像存储?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真实”的世界?
【答案】(1)视像存储本质上是视野内大量事物的快照。每一张快照大约持续1秒。这些快照的作用在于让大脑的加工赶得上眼睛接受视觉信息的速度。输入的信息准确地存储在视像记忆当中, 但是如果不转入进一步的加工过程, 它们就会迅速消失。知觉广度是受视像消逝的速度和报告视觉信息所需时间共同影响的。
(2)将听觉的感觉记忆命名为声像记忆, 声像存储的存储时间非常短(介于250毫秒到4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