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音乐系614中外音乐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斯克里亚宾

【答案】浪漫主义晚期俄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创作有《“神圣之诗”交响曲》《“狂喜之诗”交响曲》、10部钢琴奏鸣曲、大量其他钢琴作品。他的风格独树一帜,创用以不同四度音程叠加而成的新型和弦形式,被称为“神秘主义者”。

2. 《四季》

【答案】维瓦尔第所作的小提琴独奏协奏曲,由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12个乐章构

,1725年出版干阿姆斯特丹。音乐描绘生动、小提琴演成,辑人《和谐与创意的尝试协奏曲集》

奏技艺高超,作曲家还在每一个乐章前附有短诗,说明该乐章描绘的景象,是最早的标题音乐之一。

3. 拼贴音乐

【答案】拼贴(collage )一词来自视觉艺术领域,其本意是指把不同的材料物,如报纸、布块、牛皮纸等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件艺术品。20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艺术形式被引入到音乐领域中,即把完全不同的作曲家、流派和风格等音乐粘合在一起,使其作品中引用的材料的时空跨度和对比度等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如将格里高利圣咏、巴赫的赋格和当代爵士等音乐拼贴在一起,就是拼贴音乐。这种音乐通过解构和重组对传统音乐进行新的解释,建立起新的意义。

代表作曲家及作品:美国音乐家克拉姆的《远古童声》和《四个月亮之夜》,德国音乐家齐默尔曼的歌剧《士兵们》,俄罗斯音乐家施尼特凯(Alfred Schnittke)《第三弦乐四重奏》等。

4. 管风琴

【答案】由音管发音的古老键盘乐器。形制较大,以音管、音拴、键盘、风箱等部件构成。创制于古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晚期开始用于教堂,既有大型固定的管风琴,也有小型便携式的管风琴,文艺复兴晚期管风琴的制造业达到顶峰,推动管风琴音乐的发展,17~18世纪德国的管风琴音乐标志着巴洛克宗教器乐音乐的高峰时代到来。

5. 奏鸣曲式

【答案】一种大型器乐音乐结构,定型于18世纪上半叶。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呈示部包含在调性和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的主部和副部,它们是全曲的核心主题; 展开部发展呈示部出现过的主题,调性频繁转移,极大地造就戏剧紧张度; 再现部重现呈示部主题,但所有主题全部统一在主调上,形成音乐戏剧的完满解决。

6. 抒情歌剧

【答案】19世纪法国歌剧种类。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常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写作,讲求真挚情感代表作有托马斯的《迷娘》、古诺的《浮士德》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7. 《彼得. 格兰姆斯》

【答案】英国作曲家布里顿创作的三幕歌剧,根据英国诗人克莱伯的诗篇《自治村》编写剧本。剧情大意:某渔村性格粗鲁孤僻的渔夫彼得·格兰姆斯两次被怀疑杀害雇工,为村民所不容,最终精神错乱的渔夫驾船远航自沉。这是一部心理分析剧,描绘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被认为是作曲家乃至英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8. 勃拉姆斯

【答案】浪漫主义德国作曲家。追随古典传统,坚持写作无标题的纯器乐音乐,主要创作成

就体现于4部交响曲和24首室内乐作品,风格含蓄内省。还写有大量艺术歌曲、合唱曲和钢琴曲。

9. 《我的祖国》

【答案】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通过对祖国光荣历史的缅怀、对美好山河的赞美、对英雄人物的讴歌,表达了作曲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六个乐章分别为:(1)维谢赫拉德,(2)沃尔塔瓦,(3)莎尔卡,(4)捷克的田野与森林,(5)塔波尔城,(6)勃兰尼山。

10.《阿依达》

【答案】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埃及背景的法国大歌剧作品,剧情讲述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依达被掳至埃及后,她与埃及将军拉达梅斯的爱情与爱国利益间的冲突,最终二人共同殉情。歌剧有效运用“主导动机”对人物性格心理进行刻画,并有许多出色的唱段,如“圣洁的阿依达”“祝你凯旋归来”等。

11.威尼斯乐派

【答案】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威尼斯形成的音乐流派。创始人为佛兰德作曲家维拉尔特,主要作曲家为A. 加布里埃利和G •加布里埃利叔侄二人。他们运用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有两架管风琴和两个唱诗班席位的条件,写作了两个唱诗班交替歌唱、两个管风琴交替演奏的“协唱(奏)

,甚至将合唱队分成四至八个声部进行对比交替,创造了多角度的音响效果; 他们还将复调合曲”

唱手法运用到器乐音乐创作中,促进了器乐音乐的独立发展。

12.交响诗

【答案】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体裁。产生于19世纪,创始人李斯特,他的代表作有《塔索》《前奏曲》等。理查·斯特劳斯将交响诗发展到19世纪的又一高峰,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雄的生涯》等。

二、简答题

13.简述塔蒂尼与“合成音”。

【答案】(1)人物简介:

,巴罗克末期和古典主义前期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作有42塔蒂尼(G •Tartini , 1692~1770)

首小提琴奏鸣曲135首小提琴协奏曲和50首三重奏等。

(2)艺术成就:

,当时被作曲家本人称为“第三音”①1714年发现“合成音”(resultant tones)(tsrzo suono)。

合成音又分“差音”(differential tone )与“合音”(summation tone )两种,前者由塔蒂尼发现,后者被黑尔姆霍茨(Hehnhohz )解释。差音的振动频率为两音之差,合音的振动频率为两音之和。例如g 和c 以强音量发音,两音的差音为11;两音的合。差音与合音均以纯律为准,差音在小提琴和音为

管风琴上较容易听出来,合音则较难被辨认。

②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开提琴技术艰深发展之先河。

14.简述普罗科菲耶夫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S.Prokofiev , 1891~1953),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斯克里哑宾和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与贾基列夫相识后,他便投身于俄罗斯芭蕾舞剧音乐的创作,1923年开始在巴黎生活,该时期的创作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2)代表作品:

①歌剧:《战争与和平》《火天使》《小丑》《三橘爱》等。

②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丑角的故事》等。

③交响乐:《第五交响曲》。

④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大提琴协奏曲。

⑤朗诵与乐队音乐童话:《彼得与狼》。

⑥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20世纪最出色的康塔塔之一。

(3)艺术成就:

①从作品上看,他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在20世纪为数不多的新剧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柴科夫斯基以来最重要的一部舞剧音乐作品; 《彼得与狼》对引导管弦乐原理的初学者入门具有指南作用,是西方音乐史卜流传最广的一部音乐童话作品; 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20世纪最出色的康塔塔之一; 此外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在20世纪西方音乐史中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②从音乐总体特征上看,他的音乐既有古典、创新、抒情和诙谐的特点,义强调民族特点,是用20世纪音乐风格阐释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典范。

③从音乐旋律风格上看,强调抒情性是他音乐中最显著的特点,作品透射出作曲家粗犷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