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837音乐表演理论综合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威尼斯乐派

【答案】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威尼斯形成的音乐流派。创始人为佛兰德作曲家维拉尔特,主要作曲家为A. 加布里埃利和G •加布里埃利叔侄二人。他们运用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有两架管风琴和两个唱诗班席位的条件,写作了两个唱诗班交替歌唱、两个管风琴交替演奏的“协唱(奏)

,甚至将合唱队分成四至八个声部进行对比交替,创造了多角度的音响效果; 他们还将复调合曲”

唱手法运用到器乐音乐创作中,促进了器乐音乐的独立发展。

2. 意大利序曲

【答案】意大利歌剧作曲家A. 斯卡拉第干1680年前后创立的序曲,常置干声乐戏剧之前,

,由“快—慢—快”三段组成,是交响曲的直接前身。 作为器乐序奏,称为“辛弗尼亚”

3. 莫扎特

【答案】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莫扎特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方面有着极高的天分,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4. 《月光下的彼埃罗》

【答案】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创作的配乐颂唱作品。选用比利时象征主义诗人吉罗的诗歌为词,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述丑角彼埃罗在月光下的醉饮和梦魔,描绘了超现实的情景,共21曲。作品为女声和8件乐器而作,用无调性技法写作,女声演唱运用介于歌唱和朗诵之间的“吟诵”方式。

5. 《无主之锤》

【答案】法国作曲家布列兹为女中音和六位演奏者而作的室内乐曲,歌词选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夏尔的同名诗,包括9首乐曲,运用整体序列主义手法写作,并将印度尼西亚佳美兰乐队特有的音响、勋伯格的吟诵音调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节奏型相结合,是20世纪探索性风格的一部力作。

二、简答题

6. 简述戴留斯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生平简介:

弗雷德里克·戴留斯(F.Delius , 1862~1934), 英国作曲家。他生于英国,从二十二岁开始居住在国外。

(2)代表作品:

歌剧《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合唱《海的漂流》《告别之歌》《生之弥撒》,管弦乐《布里格集市》《孟春初闻杜鹃啼》《河上夏夜》,交响诗《夏日庭院》等。

(3)艺术成就:

①创作受法国音乐影响,具有晚期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风格,与德彪西的音乐有相似之处,作品多描述自然景色,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

②音乐中常用全音音阶以及紧张变化、平行的和声进行,配器色彩纯净透明,音响丰满,音乐情绪热情洋溢。如歌剧《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间奏曲《走向天堂乐园》就是其中一例精美绝伦的作品。

7. 怎样区别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

【答案】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有一定的发展,但宗教音乐仍为主流音乐文化,它们在发展中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可以根据两者的特征来加以区别:

(1)在表演场所方面,宗教音乐是在教堂和宗教活动中运用的; 除此之外运用的音乐则是世俗音乐。

(2)在声乐演唱方面,宗教音乐为复调的圣咏,采用拉丁文歌词; 而世俗音乐多是单声音乐,用方言演唱,即兴成分居多。

(3)在调式运用方面,宗教音乐采用教会调式; 而世俗音乐较多使用伊奥尼亚和爱奥尼哑调式。(4)在乐器使用方面,宗教音乐开始只是无伴奏的单纯声乐,13世纪后管风琴成为教堂的伴奏乐器,但禁用其他一切乐器; 世俗音乐则使用了民间流行的一切乐器,包括弓弦乐、弹拨乐和管乐器等。

8.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产生了哪些新的音乐形式,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10月31日的德国,随后波及整个欧洲,改革运动的领袖是马

,并用《圣经》的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他以“赎罪券”之事撰写了《95条论纲》

理据《因信称义》与罗马教皇使徒辩论,最终导致宗教改革,产生了新教。新教音乐与以往天主教音乐的不同,主要反映在用母语唱圣歌上,这些圣歌在不同的国家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在德国被称为众赞歌,在法国和瑞士被称为格律诗篇,在英国和瑞士则被称为礼拜乐和赞美歌。

(1)德国众赞歌(chorale ; kirchenlied )的特点:

①用德语代替拉丁语演唱。

②曲调来源于格里高利圣咏、新填词的俗乐和新创作的音乐。

③演唱的形式为管风琴伴奏的众人合唱形式。

④开始为单音音乐形式,后来发展成四声部合唱,主旋律在高声部。

(2)法国和瑞士格律诗篇(Psalter )的特点:

①用《圣经·诗篇》中的格律诗作为礼拜音乐歌词的核心。

②用法语演唱。

③曲调多为格里高利圣咏,新创作的音乐占少数。

④演唱方式开始为单旋律的无伴奏齐唱,后来供家庭礼拜吟唱,配有一些四声部或四声部以上的音乐,主旋律在高声部。

⑤音乐风格温和、含蓄,不及众赞歌活跃、有力(因卡尔文反对音乐上精雕细琢的复杂形式而形成)。

(3)英国礼拜乐(service )和赞美歌(anthem )的特点:

①用英语代替拉丁语演唱。

②礼拜乐是早祷、晚祷和领圣餐时使用的音乐。

③赞美歌是以《圣经》或其他宗教题材为歌词内容,用管风琴伴奏的独唱、合唱、独唱与合唱交替形式的音乐。

综观德国的众赞歌,法国的格律诗篇,英国的礼拜乐和赞美歌,三者有几个相同的特点:其一,改复杂奢华的弥撒仪式为简朴庄重的礼拜仪式; 其二,改拉丁文歌词为母语歌词,人人皆懂; 其三,纳用一些新创作的宗教音乐和俗乐; 其四,重视对位法中和声因素的使用。

这些特点也是新教改革的核心,它们促使教义得到广泛的传播,也使上述这些音乐形式更接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