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两报一刊”

【答案】“两报一刊”是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两报”是指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一刊”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文革中,“两报一刊”成为制造舆论的重要阵地。从1967年11月开始,《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就联名发表社论、文章,这些社论和文章往往经过毛泽东的亲自审定,毛泽东的一些最新指示也主要通过这些社论和重要的文章公之于世,这些社论不仅全国各地的报刊要全文转载,广播电台也要全文广播,塑造、影响了文革时代的文风。

2. “步移式观察”

【答案】记者每到一地,都用好奇的目光捕捉着各种镜头,而这些镜头的变幻随着记者随机式采访的脚步,或山或水,或草或木,或大或小,或先或后地移动式出现,读者跟着记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遐想,一路品味,游兴十足。

3. 虚中觅实

【答案】虚中觅实是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虚中觅实”找角度对改进会议报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改进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出路之一,是要学会找出这一个与那一个会议之间实在的“不同”。因为只有具体的不同,有特点有内容的不同,才能构成新闻,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4. 以小见大

【答案】以小见大是指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小见大是由新闻的特点决定的。任何新闻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它是经过选择的事实的一个“剖面”,一个“片段”。具体到这个“剖面”,还有报道的角度问题。若摆开架势,把角度放得很大,只能蜻蜓点水,不利于主题的深化。而选好一个小角度,像钉子一样,入口小、钻得深,容易把握,并能够写得具体。这个“小’夕,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小故事。

5. 议程设置论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家M.E. 麦库姆斯和D.L. 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该效果理论将注意力放在了大众媒体对受众认知的影响上,它研究的是人们“想什么”而不是“怎么想’夕; 它关注的是整个信息环境对公众的影响,而不是某条信息的微观影响; 议程设置研究提出,大众传播对于公众的环境认知具有强大的影响,这对占据主导地位的有限效果理论是一个重要的修正; 它形象地说明了大众媒体、公众意见和政治过程之间的关系。

6. “白描”

【答案】“白描”原指中国绘画中的一种传统技法。它有别于工笔,也有别于写意画。在作画时它纯用墨线勾描物象,线条简练而传神逼真,不用颜色渲染,有的只是略施淡墨。采用此种技法,能达到遗貌取神的艺术效果。把这种技法借用到新闻写作上来,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小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白描虽然是描写,但如果从形式上看,它与直接叙述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可以这样说,白描是直接叙述和描写的高度统一。它洗尽铅华、质朴平实,透明度高,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进而突出事物的特征,即突出新闻价值,便于受众在快速交流中接受。

二、简答题

7. 简述预测性消息的写作。

【答案】预测性消息直接为读者的生活服务,其写作要做到:

(1)及早预测

记者要有忧患意识,经常关心、思考社会间题,及早发现隐患以及其他有关未来的信息,及早采写预钡」性新闻,以使这种新闻更好地发挥决策参谋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2)他人预测

预测性报道作为新闻,不能是记者出面预测,它是预测活动、预测性意见的客观反映。预测性消息的写作,应注意交待预测的行为主体,以显示新闻的客观性,增强预测的说服力。

(3)权戚预测

他人预测并非是随便什么人的预测,为了发挥决策参谋的作用,这个“他人”应当是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者是具有权威性的人物,以保证预测的科学性和新闻的影响力。《中国拒绝金融风暴登陆》是典型的一例。陈全庚以外汇专家的身份发表的预测性看法,是很有分量的。

(4)深度预测

做好深度与粗应该做到:①避免简单化。消息中不仅报道预测性结论,而且,也反映预测者对问题的分析、做出这一预测的依据。②预测到位。预测性新闻在采访阶段就应不断地探寻“将会怎样’,,使预测性意见直接同社会生活、同普通大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5)审慎发稿

西方新闻界有人甚至将预测称为“智力游戏”。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作为预测,都有其不确定性,其结论都有“言不中的”的可能。

8. 简述风貌通讯的分类。

【答案】风貌通讯的选材比较广泛。如果按内容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报道地方的新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是风貌通讯的重头戏。这种报道在综合性大报上尤其常见。(2)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迥然有别的风土人情,往往是足不出户的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

(3)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重游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地,使人领略文化韵味,聆听历史的足音,启发思绪,陶冶情操。

9. 找一篇长通讯,将其改写成短消息,并说明改写的理由。

【答案】示例如下:

(一)通讯原文

献上对受灾亲人的一片爱心

一一记北京市民为灾区募捐

最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冲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从电视中看到困泡在洪水中的灾民时,痛心地落下泪来。连日来,北京已形成一股人人为灾区奉献捐款的热潮。本月20日开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昨日止,已收到北京各界群众个人捐款70多万元。

八大处中学初一的吕红和铁道附中的吕燕两个小姐妹商量着:商店柜台的大娃娃多好看啊,真想用小姐妹们自己积攒了6年的硬币把它买下来! 姐姐说:“咱们还是把这十几元钱捐给受灾的人吧,钱虽少,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啊! ”妹妹欣然同意了。娃娃不买了,她们来到了救灾捐赠办公室。姐姐对记者说:“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受了灾,我们做儿女的当然要帮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接受办公室的负责人感慨地说:“孩子们捐的十几元钱和有的先生捐的几十万钱从数量上无法相比。但是,他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是同等深重的。”

清华大学二附中的周光明老师,送来了远在美国生活的姐姐寄捐的200美元。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的日本专家丸川知雄捐出100元。

年已89岁的退休教师韩永祥拄着拐杖,亲自从几十里之外来到接收办公室捐上50元,他说:“这次人民受的灾太严重了,我这个老头再也坐不住了。”通县残疾人王树义一家6口人,上有82岁的老母,下有三个孩子,他靠种田和黑白铁活等诚实的劳动养活一家人。这次他和爱人商量,家里的余钱虽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小麦。党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为了报达党、为了那些受灾的父老兄弟,我们就捐上1000斤小麦吧。

北京邮电学院梁耀光老师一捐就是4000元,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这些钱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80多岁的书画家王一新捐出20幅辛勤笔耕的字画。

邮电学院的一位小朋友把过生日攒下的22元钱捐了出来。有意思的是,这22元钱全是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