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塑艺术研究院824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全书共分《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图样》四部分,全面系统地编订了关于建筑的设计、材料、施工等规范,图文并茂。它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己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2. 文人画
【答案】文人画是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3. “外师造化”
【答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躁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是指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是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4. “六齐”
【答案】“六齐”是中国古代冶炼青铜的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六齐”的出现表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对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己经有所认识。
5. 白阳青藤
【答案】白阳青藤是指明代中叶的两位花鸟画大师。陈淳号白阳山人,其后的徐渭晚号青藤,画史上并称“白阳青藤”。他俩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 博山炉
【答案】博山炉是汉代铜器中一个最具特色的品种。汉代“博山炉”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盖上部雕镂成山岳的样式,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博山炉盖上的山峦群峰中常
饰以飞禽走兽,穿插在云气之间,其下承之以人形及盘。山间有孔,当香料在炉中燃烧时,烟气可从镂孔冒出,云雾缭绕。炉座成盘形,用以盛水,以助蒸香气。
二、简答题
7.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特征。
【答案】宋代院休花鸟画强调深入观察动植物形象情状,讲求“形似”,重视“法度”,亦提倡新意、巧思与诗情,形成了精深完备、“高洁为工”的风格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中既有精工富丽、设色浓重,表现宫廷中奇禽名花的黄氏体,也有清淡疏朗、淡彩着色,描写败荷亮雁的崔白体,但都下细写实、精妙人微。
8. 简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答案】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书画家、艺术理论家,在系统总结文人画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推出了以纯化文人画为宗旨的“南北宗论”。
(1)含义
“南北宗论”是董其昌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
(2)内容
①山水画自唐代以来就分为南宗和北宗。
②南宗高于北宗。
③绘画艺术发展史上最根本的问题是形式的因素(皴法、线纹、水墨渲染、着色等)的继承与演变。
(3)优缺点
①北宗画
a. 优点
北宗画刚猛有魄力,使人振奋。
b. 缺点
第一,不含蓄,外露而缺乏内蕴。
第二,刚硬的线条缺乏弹性,不易变化,难以写出其韵致。
第三,缺乏远的感觉,乏苍莽之气。
②南宗画
a. 优点
南宗画的优点是重天趣,柔润而有韵致,笔墨多变化而含蓄,内蕴丰富。
b. 缺点
魄力不足,柔弱,缺乏庄严气象,尤其是其后学者,全无骨力,一片瘫软。
(4)意义
作为董其昌美学核心的“南北分宗说”,事实上是启发和帮助了后人在绘画美学上分清两种不
同笔墨效果和不同的审美情趣,从理论上分清了文人画和非文人画的不同内涵意蕴。
9. 简述中国画“三远”的含义。
【答案】三远,山水画技名,既涵盖的山水的透视关系,也是山水的构思观念。宋代郭熙的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就已提到“高远”、“深远”、“平远”的所谓“三远”。它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即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1)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所见的巍峨雄伟的山势。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运用高远法的典型佳作。
(2)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雾图》即运用了深远法。
(3)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艺术效果。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即属于平远山水的类型。
“三远”技法打破了时间、空问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它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体现。
10.简述对“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认识。
【答案】“昔家富贵,徐熙野逸”是五代时期西蜀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花鸟画风格的总称。
(1)黄筌,西蜀宫廷画家。他继承唐代传统,所画题材多表现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以及其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被称为“黄家富贵”。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痕迹,情态生动逼真。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
(2)徐熙,南唐画家。终身不仕,自命高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草的格式而有所创造,被称为“徐熙野逸”。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他的画注重落墨,有“落墨花”之称。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信笔书写,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代表作有《王堂富贵图》《石榴图》。
(3)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从而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以画家风格为分野的花鸟画派,被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1.简述青铜器中礼器的种类。
【答案】礼器是中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完备,最重要的是礼器。礼器的种类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和水器。青铜礼器品种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青铜礼器可分为六大类: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
(2)炊器有鼎、鬲、甗等品种; 食器有簋、豆、盂、簠等品种; 酒器有觚、爵、斝, 盉、觯、角、罍、尊、壶、卣、觥、瓿、方彝等品种; 水器有盘、匜、鉴等品种。乐器有饶、铃、钟、鼓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