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塑艺术研究院824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波臣派
【答案】波臣派是明末清初的肖像画流派,因创始人曾鲸字波臣而得名。曾鲸在人物肖像画中重视墨骨的画法,以淡墨勾定轮廓五官,然后施墨色染出结构凹凸,再赋色彩。其画法吸收了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糯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故而文质相兼,独具特色。当时追随者甚众,形成了具有中国肖像画特点的波臣派。
2. 《林泉高致》
【答案】《林泉高致》是北宋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就山水画的创作经验而论,它强调了如下几点:①画家要深入观察生活,抓取主要特征; ②抓住富有诗意的情节,酝酿构思; ③创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反复修改; ④师承要广取博采,不局限于一家; ⑤技法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画论中还论及如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谈到山水形象及章法结构,笔墨技巧,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3. 苏轼《寒食帖》
【答案】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纸本墨迹卷,共十七行,字前小后大,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为传世苏书中之代表作,号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4. 山水画
【答案】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它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5. 赵孟頫
【答案】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元代画坛中心人物。他标榜“古意”,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并且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入绘画。代表作有《秋郊饮马图》、《人骑图》、《幼舆丘壑图》、《鹊华秋色图》、《双松平远图》、《水村图》、《秀石疏林图》等。
6. 《惜春作画》
【答案】《惜春作画》是清末“泥人张”第一代艺人张长林所作的彩色泥塑组像,取材于古典小说《红楼梦》故事。作品高三十一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以贾惜春在大观园暖香坞作画为内容,描绘惜春正在聚精会神地运笔作画,两旁少女二人一坐一立,正在会心地欣赏惜春的传神妙笔。人物刻画真切生动,是“泥人张”的传神佳作。
二、简答题
7. 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答案】《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阂中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闳中以画人物肖像著称,他的《韩熙载夜宴图》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听乐,击鼓,休息,清吹,送客。随着情节的进展,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并且,循着画中所画人物的视线看去,没有一个人的视线是超脱于画的,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画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而对主人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但无论韩熙载在5个场景中做什么事,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戏乐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共分:夜宴、观舞、休息、清吹、宾客应酬等五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部分,画中人物形象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至手的表情都处理的十分成功,特别是韩熙载的形象刻画有肖像画特点,衣冠穿着反映了他的放纵。
这幅画的色彩艳丽又不失优雅,采用了工笔中彩的手法,画面细腻,艳丽富有装饰性,作品的艺术水平也相当高超,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加丰富、和谐,家具器皿、乐器等描绘细致精微,线条劲健洗练,色泽匀净富丽,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和音乐、舞蹈史及绘画史的重要形象史料。全画笔致细劲,明丽的色彩与床案及男性衣冠的沉着色彩相协调,取得很好效果。,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帘幕、帐慢、枕席上的图与绚烂多彩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呈现高雅的格调。
8. 在中国书法史上,书体演变的秩序是什么? 哪一种书法更具有艺术性?
【答案】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汉字的表意性及其独特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1)书法演变的秩序:书法字体的发展以篆、隶、草、楷、行为顺序。
①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近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
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车、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
②隶书就是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它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③草书不重单体字,而解字重组,点画连带,并无程式。轻重、正侧、笔顺以及字之大小随意而行,熔篆、隶、真、行于一体。往往只求通篇意境。体势和书家个人气质的抒发,因而艺术性的追求重于功用,强调其作为欣赏风的美学价值,而不易为人读懂。
④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⑤楷书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2)在我个人看来,草书是我认为最有艺术性的书体。因为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它首先要求创作者具备坚实的传统力、广泛的草书知识、丰富的美学思想、强烈的创作意识及精熟的应变技巧。在这种条件下,创作时还必须能够做到“胆大于法、气大于技、情大于书”,惟此,才能一发而不可收。因而,作品也就显得特别的有气势、增亮点、兴观感。
9. 为什么说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概念意义上是不同的?
【答案】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都是艺术家们对自然的共同情感表达,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山水画与风景画在概念意义上是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
(1)写意性与写实性的区别
①山水画的写意性
中国古代山水画具有写意性,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即强调哲理性的显现,又重视抒隋的表达。中国绘画表现出来的这种偏重主观情感的表达,强调写意性的特点,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及宇宙人生观紧密相连。
②风景画的写实性
西方圈家非常注重绘画的写实性。写实性即偏重于客观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把客观对象的色彩、外貌及其所受的光影关系都尽可能真实地描绘出来。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形象、更直接地表现自然。
(2)绘画表现手法的区别
①山水画的笔墨工具
中国画因为使用的是富有弹性的毛笔和对笔触、水分变化反应灵敏的宣纸,所以形成了中国圆笔墨不易塑性,笔触变化无究的特点。
②风景画的油画工具
西方绘画使用的是与中国画完全不同的油画笔、油性颜料与画布,它用油画笔和颜料表现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