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620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和怎样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答案】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水平决定了只能采取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成分并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以便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吸引外国资本。即使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本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着多种经营方式,各市场主体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这一切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是: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力一式是山生产力一式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在商品生产中,活劳动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同时,由于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这就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广大成员的积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动员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2)经过30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逐步向市场经济的分配体制演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但要真正建立起规范高效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尽可能避免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发生分配不公、个人收入差距由于非劳动因素拉得过大等间题的发生,尚须做一系列工作。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①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效率优先,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起钩来,不仅要衡量投入劳动的量,更要衡量劳动的质和劳动绩效。兼顾公平,就是在分配中允许拉开合理差距的同时,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②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建立、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界定和制约个人收入分配,是从根本上实现分配公平和效率的保证。

③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时要健全法制,采取相应的宏观政策。具体有:制定并实施价格政策,对垄断性强的行业实施最高限价,对一些公共产品实行价格补贴; 加强税收政策调节; 加强法制建设,要依法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④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资金。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之,只要我国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各种调节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就一定能够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2. 分析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实现2020年收入倍增计划。

【答案】(1)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分配关系,分配关系和分配制度要与特定阶段的所有制形式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诀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探索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发展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创造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了科学技术、拥有知识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制度。同时,由于资本、土地、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些要素在生产中也做出了贡献,这就需要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获取相应的要素报酬,以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相应的分配关系和分配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特征,是我国当前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的最深层次原因。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有利于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从而使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实现2020年收入倍增计划的措施

①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在增进效率的同时也增进公平。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在生产环节对各类要素所有者进行的分配,基本的分配规则是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进行分配,这有利于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参与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同时,在初次分配中也存在公平问题,例如如果存在着一些体制和制度的缺陷,收入分配就容易出现规则不公平、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从而导致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只有消除这些体制和制度的障碍,才能实现初次分配的程序公平和机会均等。增进效率和公平。

②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由市场机制所形成的初次分配结果易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这不利于公平和效率,因此需要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再分配思路主要包括:

a. 通过提高低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遏制住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b. 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c.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③坚持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让全体国民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为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全国居民收入差距,让全体国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