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614风景园林综合理论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614风景园林综合理论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 2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614风景园林综合理论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 7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614风景园林综合理论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 12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614风景园林综合理论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 16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614风景园林综合理论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 20
一、名词解释
1. 石像生
【答案】石像生,陵寝园林雨道两边的建筑小品,用名贵石材雕刻的文武官员、自然界各类动物以及宗教、神仙传说中的怪兽,用来保护陵寝,具很高的观赏价值。
2. 人工山水园
【答案】“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
3. 《园治》
【答案】《园冶》是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计成所著,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日本及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4. 囿
【答案】“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场所,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通常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曾自然滋生繁育。《诗经·大雅》中记述了最早的周文王灵囿,秦汉以后,囿都建于宫苑中。
二、单选题
5. 在中国园林史上将诗与画融入园林布局与造景中,使园林艺术达到成熟阶段的是( )时期。
A. 春秋
B. 魏晋南北朝
C. 唐宋
D. 明清
【答案】C
【解析】唐宋时期园林艺术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
与画观念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当时社会上层的诗意化生活追求。
6. 清代雍正皇帝颁布了( ),把所有的建筑固定为27种具体的房屋,每种房屋的大小、尺寸、比例及用料均作了明确的规定。
A. 《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B. 《营造法式》
C. 《砖混式》
D. 《木结构式》
【答案】A
【解析】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清工部所颁布的关于建筑的术书也。全书七十四卷,前二十一七卷为二十一七种不同建筑物:大殿、厅堂、箭楼、角楼、仓库、凉亭等的结构; 自卷二十八至卷四十为斗拱的做法:安装法及尺寸; 自卷四十一至四十七为门窗隔扇,石作、瓦作、土作等做法; 以下二十四卷则为各作工料的估计。《清工部工程做法》和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由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仅有的两部古籍,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此二部建筑典籍称为“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
7. 中国古代园林组成要素中,( )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
A. 动物
B. 建筑
C. 植物
D. 假山
【答案】C
【解析】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讲究姿美、色美、味香。A 项,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B 项,园林中的建筑可满足人们享受生活和观赏风景的愿望。D 项,我国古典园林叠山的艺术由来己久,起到登高望远,扩大空间的作用。
8. 苏州拙政园的特色突出表现在( )。
A. 四季假山
B. 山林景色
C. 江南水景
D. 育窿洞壑叠砌假山
【答案】C
【解析】苏州拙政园吸收传统的绘画艺术,因地造景,具有典型的江南水景园林特色。园中水池面积较人,有聚有分,山光水影,颇有朴素自然的景色和淡泊恬静的情趣,为江南占园之杰作,居苏州四大名园之首。A 项为个园特色; B 项为何园特点。
三、问答题
9. 简述隋唐园林的主要成就。
【答案】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现将全盛时期造园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
①“皇家气派”作为皇家园林所独具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
②“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给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它的形成,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③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出现了像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这样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人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①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把诗、画情趣赋予园林山水景物,以诗入园、因画成景已见端倪。
②以山水景物诱发游赏者的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己处于朦胧状态。
③“中隐”思想以及官僚阶层的壮大和官僚政治的成熟推动了士流园林的发展。
④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的境地,促成了文人造林的兴起。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①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②郊野寺观的园林(包括独立建置的小园、庭园绿化和外围的园林化环境)把寺观转化为兼有点缀风景的手段,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郊野的生态环境。
③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和“园林寺观”的发展。
(4)公共园林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①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丰富了城市总体的天际线,增益了城市绿化效果。
②长安的绿化不仅局限于城区,还以城区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了近郊、远郊乃至关中平原的绿色景观大环境的烘托。
③长安的绿化建设情况经传播影响及于国外。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跨入了一个新境界。
①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比较普遍,“假山”一词开始用作园林筑山的称谓。
②园林的理水,除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外,更注意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