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962中外园林建筑史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洛阳名园记》
【答案】《洛阳名园记》是北宋文学家李格非(宋代爱国女诗人李清照之父)于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撰成,记述其所亲历的比较名重于当时的园林19处,大多数是利用唐代废园的基址,其中18处为私家园林。《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翔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
2. 曲水流筋
【答案】“曲水流筋”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拔楔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筋”。
3. 西汉上林苑
【答案】“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在秦朝上林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其特点为:它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苑内建筑就己知数量而言,分布及其疏朗,形成了集锦式布局; 它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一休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望天、生产、军训等。
4. 张涟(南垣)
【答案】“张涟”(1587~1673),松江华亭人,字(或号)南垣,擅长叠山。是中国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少时学画,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活动于大江南北50余年,所造园林甚多,最著名的有松江李逢申横云山庄,嘉兴吴昌时竹亭湖墅、朱茂时鹤洲草堂,金坛虞大复的豫园、无锡现存的惠山东麓寄畅园等。张涟对中国造园叠山艺术的重大贡献是改变了那种矫揉造作的叠山风格,对后世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涟除造园叠山外,还善制盆景,其盆景作品与叠石被时人推崇为“二绝”。
二、填空题
5. 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是指_____、_____、_____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乏众多叠石上乘佳作,比如扬州_____、苏州_____等。
【答案】蓬莱; 瀛州; 方丈; 个园; 环秀山庄
【解析】《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唇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6. 园林构成四大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建筑,其中_____被称为园林的灵魂; _____被园林的骨架; _____被称为园林的毛发。
【答案】筑山; 理水; 植物; 水; 山; 植物
7. 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就全国范围的宏观而言,形成了_____、_____、_____三在风格鼎峙的局面。
【答案】江南、北方、岭南
【解析】后成熟期的私家园林,就全国范围的宏观而言,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鼎峙的局面。其他地区的园林或多或少受到它们的影响也出现许多亚风格,或者说,三大风格的变体。
8.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_____、_____和平远。
【答案】高远; 深远
【解析】宋朝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分析了山水画由于视点位置的变化所产生的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变化构图特点。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简答题
9.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
【答案】(1)功能与面积
①皇家园林主要修建在京城周围,其目的是供帝王及皇宫贵族休息、娱乐或进行其他各种活动。皇家园林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园内设有用于听政的离宫及其他各种设施。
②私家园林多是第宅的扩大与延伸,是官僚地主和富商为满足生活享乐而建造的,面积一般都不大。
(2)建筑风格
①皇家园林内建筑风格相较于宫殿建筑小巧,但与私家园林相比,则是堂皇而壮丽的。大木构件比例基本是官式做法,常有庙宇布置在园中,成为重要的风景点或构图中心。
②私家园林内的建筑体量小,其基本风格是活泼、玲珑、通透、典雅,建筑以厅堂为主。
(3)园林造景
①皇家园林景区范围大,景观丰富。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所以更重视选址,造园手法近于写实。皇家园林规模大,所以花木配置相对而言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
②私家园林因规模和选址等条件的限制,多采用以山石造山的手法来追求山水意境; 还擅用邻
借、远借园外景物来弥补园中不足。因其规模较小所以花木布置以单株欣赏为主。
四、论述题
10.颐和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 试评论其造园守法。
【答案】颐和园,始建十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作为-个大型皇家园林,颐和园在世界造园史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艺术成就,它模拟大自然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和创造,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统一起来,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延伸,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变换的“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特殊环境。颐和园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建造的世上首屈一指的皇家园林,杰出的园林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科学文化历史价值,使它成为中外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1)颐和园的总布局
①清漪园的总体规划是以杭州的西湖作为蓝本,湖的东、南、西三面均不设宫墙,园内外之景连成一片。
②清漪园之摹拟杭州西湖,不仅表现在园林的山水地形的整治上面,而且还表现在前山前湖景区的景点建筑之总体布局乃至局部设计之中,摹拟更侧重神似,能够结合本身环境地貌特点和皇家宫苑的要求作出创新。
③宫廷区建置在园的东北端,往东有御道通往圆明园。外朝的正殿勤政殿坐东朝西,与二宫门、大宫门构成中轴线。勤政殿以西便是广大的苑林区,以万寿山脊为界又分为南比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
(2)造园手法颐和园风格多种多样,气势恢宏,集我国各地建筑特色于一体。作为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布局多以对称为主,庄重严肃,显示权贵和皇权的象征。其造园手法多种多样,风格迥异,融合多种建筑风格,可圈可点。
①对景所谓对景,即两个景致相隔一定的空性彼此遥遥相对,可使人观赏到对方景色。这是平面构景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应用较多的造园手法,几乎每个园中都能看见。如万寿山倒影在昆明湖中,湖心岛和万寿山为对景。
②借景借景多是立面景观的构景方法,即将园林外甚至更远的景观组合到园内某一方向的立面景观中,使之景深增加,层次丰富,造成在有限空间看到无限景致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围墙环绕,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在颐和园中西边的玉泉山塔被借景到颐和园景区中,使视觉上加大景深,使远山古塔和园林相互交融。
③添景添景也是一种立面景观的构景方法,在空间比较空旷、景观比较单调而无景深层次感的地方,由于某种景观的添置而改变上述状况。如昆明湖,如果湖上没有十七孔桥,就会显得过于空旷,添上十七孔桥和湖心岛,就会使景观更有层次感。
④突出重点造园匠师在颐和园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位置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