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804经济地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区域经济绝对差异
【答案】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是用绝对表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
2. 乘数原理
【答案】乘数原理是指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量的总收入的增加。一项新投资不仅直接增加收入,而且还通过引起消费需求的增长间接增加收入。
3. 供给范围下限
【答案】供给范围下限是指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的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
4. 内部规模经济
【答案】内部规模经济是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内部规模经济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经济,管理经济,商业经济,风险承担经济,研发经济。
5. 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答案】极化—涓滴效应是用于解释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地区发生,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领先于其它地区,该发达地区被称为北方,欠发达地区则被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不利作用称为极化效应,有利作用称为涓滴效应。
6. 中心地的等级
【答案】中心地的等级是指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高低等级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7.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
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
8. 供应商园
【答案】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近原材料地的区位来被动布局经济活动,而且开始出现以重新组织原材料地的方式来实现现代生产的即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这样,在如汽车制造等零部件需求种类繁多、且要求即时供应的厂商周围,形成了一种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9. 分散指数
【答案】分散指数是指交通网络中所有点的通达指数之和,是用来衡量交通网络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交通网络内部的联系水平越高,网络的通达性越好。
10.经济梯度
【答案】经济梯度是指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经济梯度推移是指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如果以基层行政区为单元,把各行政区的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标示在各行政区域的中心附近,把数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编制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分布图,可以在地形图上反映出国家或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
二、简答题
11.试述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一区位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中,一般都将能源和交通作为改善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的重点来加以建设。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活动,在区位选择中必然需要接近廉价的能源供应地。因此,当地的能源供给保证程度是许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由于能源在各地的分布以及蕴藏条件差异很大,其生产成本的差异非常明显。这不仅带来了能源供应价格的地域差异,还进一步造成了大耗能经济活动的区域差异。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利用能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形态开始影响到企业形象以及公众对相关经济活动的接纳程度。大量消耗能源的企业在许多地方不受欢迎,使得该类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余地越来越小。
12.韦伯土业区位论中,一般区位因子体系的构成是什么?
【答案】(1)一般区位因子的概念
一般区位因子是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一般区位因子的具体确定,是通过分析某些孤立的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找出影响工业生产与分配的成本因素。
(2)一般区位因子体系的构成:原料、燃料费,运费和劳动力成本
①原料、燃料费
获取同种等量原料与动力燃料的价格,因产地不同而不同。
②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成本因各区域劳动力供给状况及生活水准差异变化很大,直接影响到工厂区位。 ③运费
运费是原料、燃料获取以及产品分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本,同时运费依工厂区位不同而不同。
13.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的理论观点。
【答案】泰勒将空间分为地方、区域、全国和多国四种尺度。公司在由地方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二种门槛。每跨越一次门槛,便引起一次组织变形。在跨越门槛中,公司活动空间(物质
,最后为决策空间。这个发展过程联系空间)的跨越最为快捷,其次为信息空间(信息联系空间)
始于新公司的建立和相关区位决策的制定。许多早期研究表明,公司建立者的家乡、现存工业集聚地易于成为这些区位的选择地。工业集聚地由于技术创新汇集,更利于创造数量众多的企业家; 集聚地风险较低,促进企业家在此经营; 集聚地常具有较人的市场,也利于公司快速增长。
公司建立后,公司的活动空间、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均限于当地。在活动空间带动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外扩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组织变形。组织变形组成发展过程中的门槛和障碍。如果公司不能够或不愿意进行必要的组织变化以跨越特定的门槛,不仅其活动空间、而且其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均将停滞。按照这种不同部门建立的风险差异和公司扩张的空间环境,泰勒概括出理想化的公司空间扩张模型。
14.运用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各阶段的特征。
【答案】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是学者们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时常常引用的一种理论。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的研究,他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有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人们主要从事作物栽培。
(2)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但是其产生的效果往往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家庭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开始进行简单的扩大再生产; 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们开始储蓄,金融制度应运而生,这样就为资本循环提供了条件; 企业家阶层逐渐形成,其势力和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使得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加; 经济活动开始突破地域的限制,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
(3)经济起飞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地增长; 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走向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