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土地科学综合知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投资主体明确、独立核算、按照一定的程序独立运行,对未利用土地、废弃地或己利用土地实施开发整理的投资项目。
2. 公众参与技术方法
【答案】公众参与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公众参与的对象、规划宣传、增加公众参与的途径等。土地规划的公众参与对象包括土地规划专家、设计专家,用地单位,涉及的社会、经济、自然问题方面的专家学者、规划区域的政府部门以及区域的群众。宣传可以普及土地规划的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公众对微观规划层面的认识,拓宽公众参与的广度。职能部门必须尽可能全面考虑:从与个人或社区的交流到与公众共同参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共同分享信息。
3. 预测方法
【答案】预测方法是指预测某一事物所具体采用的方式和途径,具体而言包括所用工具、流程、方式等。预测方法通常包括因素分析法、自然增长法等。
4. 分区方法
【答案】分区方法是指土地分区所采取的依据,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还小完善,对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较少,以往划区方法基本采用德尔菲法,依靠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土地的现状用途和规划用途划区。采用的其他方法还有:指标法、因素限制法、聚类分析法、星座聚类法、叠图法等。
5. 城镇用地规模
【答案】城镇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城镇用地规模一般以城镇用地的面积来表示,是常用的表示城镇开发程度的量化指标。
6. 公路用地规划
【答案】公路用地规划是指依据道路在地面上的位置及其形状和尺寸,依据交通运输任务、车辆行驶要求和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按快速、经济和安全的原则,在规定的控制点(必经的地点)之间选定路线的布局并设定其位置,确定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各项几何要素,进行道路
的平面和立体交叉设计等。
二、简答题
7.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方式都有哪些?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无公众参与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土地规划仅仅是由土地规划部门根据各部门的用地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采取指标分解的方法确定规划目标,机械地沿袭计划经济下的模式,过于教条而针对性差。
(2)传统式公众参与形式
传统的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在规划草案确定后,增加了公众咨询这个步骤,而达到最后的方案。虽然在草案确定后,增加了公众咨询步骤,对涉及的不同单位征询其对草案的意见,协调不同单位的用地矛盾,特别注重了对环保部门的意见,对于促进土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3)半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
半公开式公众参与规划编制过程,相比传统的公众参与过程,在规划制定与草案形成之间增加了公众参与协商这一程序。这个过程中的公众覆盖面有了扩展,通过选择相应层次的公众参与规划草案的形成,有利于增加规划草案的科学性。
(4)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
公开式公众参与规划编制的程序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土地规划编制部门的职能发生了变化,不需要它们制定规划,而是起一个沟通协调的作用,将相关公众组织到一起确定规划的目标。
8.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体现土地利用的目的。土地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人们对土地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我国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资源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继续增长,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协调用地矛盾,保持
,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使国民土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经济有计划、协调、稳定发展是全国和各个地区土地利用的总目标,也是土地利用战略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预期发展水平,解决有限土地资源在各区域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特别是农业和非农业建设之间以及大农业内部合理分配等问题,提出最佳的上地利用结构模式及其空间布局。
9. 简述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构成与存在的问题。
【答案】(1)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构成
①按行政隶属划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行政区域划分为全国、省(区)、地(市)、县(市)和乡(镇)
五个层次按行政区域划分为全国、省(区)、地(市)、县(市)和乡(镇)五个层次。其中全国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属于战略性、政策性规划; 省(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 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其深度而言应属于政策性规划范畴,它是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划的过渡层次; 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重在定性、定量、定位的落实,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规划的最低层次,属实施型规划,规划成果以规划图为主,为用地管理提供直接依据。
②按规划性质划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按规划性质可划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三种。 ③按规划期划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按规划期限,可将土地利用规划划分为长期、中期和年度土地利用规划。其中,中期和年度土地利用规划实际上是长期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规划,称为中期土地利用计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如果不特别加以说明,一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即指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2)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全国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没有突出重点,不宜面面俱到。
②对省(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地域分区,没有淡化地域分区的土地利用布局控制功能太突出,土地利用政策的区域差异没有显现出来。
③县(市)级规划,指标过细过全,重点不突出。在土地用途的定位控制上,县级规划的范围还比较大,比例尺较小,难以确定具体地块的具体用途。
④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过程中,把用途划分得过细,没有考虑用途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⑤较少编制跨行政区的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来看,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地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制约。这种联系和影响往往是与行政区划不相吻合的。
10.在进行堤防工程规划时,要遵守哪些原则?
【答案】根据近期和远期的兴利防洪的要求,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规划,规划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根据不同地段、不同河流和保护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选定不同的防洪标准和堤防断面;
(2)堤防的规划应与流域规划、地面的水利规划相结合,并成为规划的一部分。力求与其他的防洪措施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洪水;
(3)堤防的上下游、左右岸应该统筹兼顾,使堤防起到防洪安全的作用;
(4)保证主要江河堤防不发生改道性决口,并确保广大农村、交通干线和城市的堤防不发生决口;
(5)在堤防遭受到特大洪水袭击时,要顾全大局,确保重点,决定取舍的方案和措施,把洪水的灾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