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疆大学人文学院812语言类综合(汉)之现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价、礼、书、复、声、尧、赵、为、舰、灭”这些简化字之中,采用“草书楷化”简化方法的字
【答案】书、尧、为
2. 影响汉语声调最主要的因素是语音四要素中的______。
【答案】音高。
【解析】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形式。在普通话里,同一个音节至少可以念成四种音高形式。
3. 古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现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
【答案】文言; 白话
【解析】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通常称作文言或文言文。到了唐宋时代,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一一白话产生了。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
4. 词汇的基本属性为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系统性、历史性、多源性
5. 普通话一个字的字音由声母、韵母和______三方面组成,“安烟弯怨”四字的声母同属于______声母。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______”。
【答案】声调; 零; 入
【解析】按照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字音分析方法,把一个字音(音节)分成前后两段,即分析成声和韵两段,称前段为声母,称后段为韵母。把贯通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称为声调。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称为“零声母”。普通话的调类系统来自古代汉语的调类系统。在我国南朝齐梁之间,就有人把古汉语分为四类声调,即平、上、去、入。
6. 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______方言、湘方言、赣方言、______方言、闽方言和______。
【答案】吴; 客家; 粤
【解析】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7. 现代汉语熟语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成语; 歇后语; 惯用语; 谚语
8. 汉语单纯词的读音通常是______个音节。
【答案】1
【解析】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种语素是自由的不定位语素,其中以单音节为主,如:“天、江”等; 也有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如:“崎岖、橄榄、蝴蝶、咖啡、乒乓、姥姥”等。
9. 音高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______,音强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______。
【答案】快慢; 颤动幅度的大小
【解析】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10.“蛐蛐唱着曲儿”中有_____个音节,_____个语素,_____个词。
【答案】5; 5; 4
二、单项选择题
11.从宾语的类型来看,与众不同的是( )。
A. 上公费
B. 寄挂号
C. 看门诊
D. 瓦罐
【答案】A
【解析】A 项是中性宾语:BCD 三项都是受事宾语。
12.属于同一词类的是( )。
A. 刚才 刚刚
B. 将来 曾经
C. 现在 马上
D. 目前 刚才
【答案】D
【解析】A 项“刚才”是时间名词,“刚刚”是副词; B 项“将来”是时间名词,“曾经”是副词; C 项“现在”是时间名词,“马上”是副词; D 项都是“时间名词”
13.不属于语言分化现象的是( )。
A. 社会方言
B. 地域方言
C. 亲属语言
D. 民族语言
【答案】D
【解析】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地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造成了语言的分化。社会的分化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状况,与之相应,语言的分化也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
14.“蓝”和“难”两个音节在普通话里的读音是有区别的,但是在有的方言里读音并没有差别,即使刻意读出差别来,听的人也不觉得有什么区别。这种现象是语音的_____表现:
A. 物理性
B. 生理性
C. 民族性
D. 社会性
【答案】D
【解析】A 项,语音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具有频率、振幅、强弱等凡是声音具备的物理属性。B 项,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涉及发音器官的配合和发音部位的调节等生理活动是生理属性。D 项,语音所具有的表意功能是一定社会赋予的,音义的结合是由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在有的方言里“蓝’,、“难”读音没有差别,属于约定俗成。
15.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一一反应”学说影响产生的外语教学方法是_____
A. 听说法
B. 翻译法
C. 对比法
D. 规则法
【答案】A
【解析】外语教学的“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一一反应”学说影响产生的外语教学方法。
16.“上网看新闻”是( )。
A. 联合短语
B. 偏正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