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51现代汉语基础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术语解释题

1.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2. 联绵词

【答案】联绵词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又称“连绵词”或“连绵字’,。这种单纯词,每个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构成一个语素,也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词自由运用。联绵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双声,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参差’,;

②叠韵,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例如“仿徨”;

③非双生叠韵,例如“蝴蝶”。

3.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给、月易末瞎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盒叶帖治押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4. 谓词性词组

【答案】谓词性词组是指语法功能和谓词相同的词组。词组的功能是由它相当于哪类词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词组,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谓词性词组可以细分为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比如动宾词组“请他”,偏正词组“不来”,连谓词组“来帮助他”。

二、分析题

5. 辨析下列三组近义词

(1)见——见面

(2)更(副词)——还(副词)

(3)万一——如果

【答案】(1)见——见面

①搭配对象不同。“见”后面可以加宾语,如可以和“他、老师、客户”等搭配,但是“见面”后面不能加宾语,一般说“和……见面”或者“见……一面”。

②语体色彩不同。“见”带有口语色彩,“见面”带有书面语色彩。

(2)更——还

①意义的轻重不同。“更”与“还”都可以表示比较义,但是前者的表达效果更突出。

②感情色彩不同。“还”可以表示“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多含有赞叹语气,但是“更”没有这样的感情色彩。

(3)万一——如果

①意义的轻重不同。“万一”和“如果”做连词都可以表示假设,但是“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程度比“如果”轻。

②词性不同。“万一”可以做名词,表不极小的一部分或可能性极小的意外变化; “如果”只有连词词性。

③感情色彩不同。万一一般表示不太好的情况,多为贬义色彩,而如果表示假设,是中性色彩的词语。

6. 在古代英语里,[f]和[v], [h]和[x], [n]和[ŋ]是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运用以下用国际音标转写的古代英语单词材料,写出这几个音位的各个条件变体出现的条件。

【答案】(1)/f/出现在音节首位; /v/出现在元音/æ/、/u/、/ɔ/的后面。

(2)/h/出现在音节首位; /x/出现在元音/i/、/i:/、/u:/的后面。

(3)/n/出现在音节首位或末位、元音/ɔ/、/ɔ:/、/a/或辅音/v/的后面; /ŋ/出现在元音/i/的后面。

7.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或句式并用层次分析法加以分析。

(1)你这样做明显是对组织原则的违背。

(2)有人告诉我明天下午将有场大暴雨。

【答案】(1)主谓谓语句。

你 这 样 做 明 显 是 对 组 织 原 则 的 违 背

(2)兼语句,双宾句。

有 人 告 诉 我 明 天 下 午 有 场 大 暴 雨

8. “走”是个多义词,至少具有以下几个义项:

(1)移动;

(2)人或鸟兽的腿交互行进;

(3)去世;

(4)离开。

请指出哪个是基本义,哪些是派生义(转义),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派生义的派生方法及理据。

【答案】(1)“走”的基本义与派生义

多义词“走”的几个义项中,义项1是基本义,义项2和义项3是转义。因为义项1是“走”在现代最常用的词义,所以它是基本义; 义项2是义项1的引申义,义项3是义项1的比喻义。

(2)义项派生的方法

有的词有几个义项,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至少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 其他的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前者称为基本义,后者称为转义。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力一法产生的。

①引申是指由两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引申出新意义的方法,是指人们在认知中因为AB 两事物之间联系密切,可以用其中的一种现象来指称另一种,比如“兵”最早的意思是一种兵器,由于兵器总是被士兵使用,所以后引申为“士兵”的意义,这种就是义项转化中的引申。

②比喻是指由两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联系而派生出意义的方法。这种相似主要体现在外形的相似、某种性质的相似、整体和部分的相似。如“熟”原指食物烹熟,后因性质的相同而引申为植物成熟和熟悉等意义。

9. 指出下列句中被括号提取的词的词性,并说明理由。

(1)他木然地站在那里。(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