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美国学者霍尔德里奇在《1945年以来美中关系正常化》中说:“尽管1969年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还没有完全定型,但构建美、苏、中三角关系的战略思想已经确立。”这段话反映出当时的国际形势是()

A . A.美国利用中国来对抗苏联
B . B.美苏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 . C.美国准备与苏中结成战略同盟
D .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不过欧盟主要成员国在对华贸易上的利益并不一致,德英对华贸易利益明显,担心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会有损它们的利益,因此反对“双反”,主张协商对话。法意等则支持征税。以上材料反映了()①欧洲一体化充满了曲折反复②欧洲政治一体化归于失败③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分歧依然严重④一体化进程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回首往事,风雨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在技术革新和振兴出口两只车轮驱动下,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从战后的国际情势来看,下列属于日本战后“风雨25年”经济发展机遇的是() A.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 B.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下,日本政府清除军国主义残余。 C.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共产主义势力的盟友。 D.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 1961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段话道出了() A.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B.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初衷。 C.北约与华约建立的目的。 D.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事实。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美国学者霍尔德里奇在《1945年以来美中关系正常化》中说:“尽管1969年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还没有完全定型,但构建美、苏、中三角关系的战略思想已经确立。”这段话反映出当时的国际形势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