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更名潮”说明这些国家()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政治体制的变革。 C.对外政策的调整。 D.共产党失去政权。
美国学者霍尔德里奇在《1945年以来美中关系正常化》中说:“尽管1969年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还没有完全定型,但构建美、苏、中三角关系的战略思想已经确立。”这段话反映出当时的国际形势是() A.美国利用中国来对抗苏联。 B.美苏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美国准备与苏中结成战略同盟。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14年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各种活动,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纪念活动,并在她最新的网络podcast(播客)中说:“我希望你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天的感受,至少我将永远都不会忘记。”默克尔所说“不会忘记那一天”的原因是() A.德国的重新崛起。 B.美苏“冷战”开始走向缓和。 C.国家结束了分裂。 D.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有学者评价中国某一外交成就对中国的意义“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该外交成就是() A.1949年中苏建交。 B.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1979年中美建交。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