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2岁。因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于5个月前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后维持抗排异治疗。近2周来发热,38.5~39℃,轻咳伴气急。X线胸片示两肺弥漫性细小结节状影,约0.8mm大小,分布比较均匀,其中部分融合。拟诊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本例抗结核治疗,宜选择下列哪一方案() A.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联合,总疗程1年半(链霉素3个月)。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疗程6个月,根据病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可适当延长(吡嗪酰胺2个月)。 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6~9个月。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6~9个月。 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6个月。
男性,32岁。因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于5个月前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后维持抗排异治疗。近2周来发热,38.5~39℃,轻咳伴气急。X线胸片示两肺弥漫性细小结节状影,约0.8mm大小,分布比较均匀,其中部分融合。拟诊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该患者作结核菌素试验,预计可能出现下列不同情况,哪一项解释是错误的() A.阳性表示结核感染。 强阳性可以支持结核病诊断。 阴性在本例可以排除结核病。 弱阳性可能表示卡介苗交叉反应。 本例因免疫抑制剂影响,其诊断价值有限。
患者,女,30岁神志不宁,虚烦不得眠,并见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其病机是() 心气不足。 心血不足。 心阴不足。 心血瘀阻。 心神不足。
女性,48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个月来感乏力,2天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假设信息:如果该患者既往治疗极不规则,而肺结核复发,则复治方案必须做到() A.全部应用未曾用过的新药。 保留异烟肼,再联合至少两种预计敏感药物。 原方案再加利福平或利福喷汀。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 原方案加利福平、环丙沙星。
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涕者,多属() 脾虚湿注。 湿热下注。 肝经郁热。 冲任亏虚。 肝肾阴虚。
女性,48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个月来感乏力,2天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上例患者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药物敏感试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其治疗应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