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729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729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729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4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729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26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729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43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729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56
一、名词解释
1.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答案】中文为虚拟学习环境。是把远程交互和面对面的交互按照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并提供某种虚拟的时空的学习环境。对于VLEs ,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所持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教育环境中对于各方虚拟学习所体现的优点是不同的。对于那些不愿意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虚拟学习的人来说,虚拟学习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这意味着虚拟学习还有很多的潜力没有显现出来,还没别人们所了解。
2. 概念图
【答案】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Ausubel 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Ausubel 的先行组织者主张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3. 学习资源
【答案】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言实验室等; 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等。
4. 教育传播
【答案】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5. 抛锚式学习
【答案】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6. 形成性评价
【答案】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7. Portals
【答案】中文意思为门户。是指集成了多样化内容服务的Web 站点,又称为网络门户。现在通常认为网络门户就是网上浏览者的出发地点,人们经由这道门进入网络世界,也可以看作上网的“启动港”,上网第一站。
8. 信度
【答案】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一致性,从而降低信度。
二、简答题
9. 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五个基本特征。
【答案】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其根本日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系统设计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不同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包含的步骤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教学系统设计模式都包括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构成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
(1)学习需要分析
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学习完以后能够做什么。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可以来自很多方面,比如、根据一些已有的日标、需求评估的结果、实践证明学生有学习难度的内容、实际工作的需要分析结果或者其他对教学的新需求。
(2)学习内容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以后,就要分析学生如何才能够逐步达到这些目标,确定学生的先决技能,也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才能进行学习。可以用图表的方式来表示这个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态度之间的关系。
(3)学习者分析进行内容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水平,以及学生学习风格等特征,确定教学的起点。
(4)学习目标的阐明
基于教学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后,就可以陈述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将描述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在何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学习行为标准。
(5)教学策略的制定
基于前几个步骤,接下来就可由制定达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教学实施的策略,包括教学前、信息呈现、联系和反馈、测试、教学结束后等欢快的策略。教学策略应当以当前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研究成果、教学媒体特征、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征为依据。
10.说明什么是个别化教学。
【答案】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学生个别地自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的发展形成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如下:
(1)“强化”理论
①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与桑代克同属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他们创建了关于学习的刺激—反应(S-R )理论,把学习看成是某种行为的形成,并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实现。
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 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己知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操作性行为则没有己知刺激,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好像是自发的反应。同样,相对应的也有两类学习:一类是反射学习; 另一类是操作学习。他把大多数人的行为,甚至所有人类的学习都看成是操作,在这种操作条件作用下,反应经诱发后,随即给予强化,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
③据此,斯金纳提出,为了使学生对刺激作出符合要求的反应,必须将教材“程序化”; 为了形成符合要求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必须尽量避免不符合要求的反应,要将教材尽量细分为“小步子”,以便能在每个小步子中诱发出正确的行为来; 为了最有效地强化学习者的反应,必须在反应发生后“即时强化”。
(2)程序教学的要素程序教学采用的是一个仔细安排组织起来的教材序列,一已运用强化原则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或是未能掌握教材,那么,过错在于程序而不在于学生。一个好的成功的教学程序,应包含以下要素:
①小步子的逻辑序列。教材被分解成许多片段,安排成一个逐渐增加难度的、有次序的序列。学生从程序的第一步开始,一步步地前进。这不仅使知识的获得简单起来,而且能减少学生出错的次数,因为前一步己为学生对新刺激正确反应做好了准备。小步子强调了教材难度增加的渐进性和从一个项目过渡到下一个项目的自然性。
②积极地反应。程序教学要求学生和程序间相互影响。
③信息的及时反馈。每当学生做出一个反应,程序就立即告诉他,是正确还是错误,这就是反馈。反馈出现得越快,强化或者消退也就越有效。即时的信息反馈能使学生避免一错再错。
④自定步调。通常的课堂教学都假定听课者是一个“中等”学生,而事实上他可能并不存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