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社会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索引性表达

【答案】索引性表达是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就其意义而言,它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表达,尽管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社会互动的进行。索引性表达是加芬克尔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2. 社会指标

【答案】社会指标是对受规范约束的直接利害关系所作的一种统计,它便于人们对社会主要方面的状况做出简明的、综合的和公平的判断。

3. 反向社会化

【答案】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4. 研究假设

【答案】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调查对象初步了解之上的,关于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推测性判断。

5. 精英循环(帕累托)

【答案】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不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6. 社会保险

【答案】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主要对象,针对其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生活方面的风险,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动用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聚集一定的经济资源,并运用社会互助机制去应对风险,进而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

二、简答题

7. 简析齐美尔(Georg Simmel )对社会冲突论的影响。

【答案】齐美尔是主张“形式社会学”的,他致力于“基本社会过程形式”的研究,社会冲突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过程形式自然在研究的范围之内。齐美尔对人们之间的冲突究竟是出于妒忌、贪婪还是仇恨不感兴趣,也就是说,对冲突的动机不感兴趣,他所关心的是冲突的形式和冲突的功能。

(1)对冲突的类型的研究。齐美尔认为,冲突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冲突的现实性来看,可以将冲突分为现实的冲突和非现实的冲突。现实的冲突是为了解决问题,非现实的冲突是为了发泄情绪。齐美尔将冲突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群体内部的冲突,如群体内部的不合、仇视或派别、宗派斗争;

第二,群体之间的冲突,即战争;

第三,诉讼,即在法律范围内的以及通过法律、法庭解决的冲突;

第四,非人格的思想冲突,与人们因争夺某些物质、获取占有权而发生的冲突相比,思想、观念上的冲突更为冷酷无情。

(2)对冲突的功能的论述。首先,社会冲突对于群体和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功能。齐美尔认为,在不断分化、日益复杂的社会里,群体的数目不断增长,以理性为标准的群体构成取代了以感情为标准的群体构成。当一个群体与外部发生冲突时,为了一致对外的需要,能促进群体内部的结合,使原有的内部矛盾得到解决。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各群体之间的相互冲突,可以促进各群体之间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和一定界限,因而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平衡,使社会产生一定的分化和整合。其次,社会冲突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齐美尔认为,鉴于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在任何社会系统中都是随时存在的,因此,冲突的发生和表现有利于矛盾的解决或缓解敌对情况,如同病人只有在病症显现之后,才有可能治愈一样。在充满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情况下,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宣泄,反面的观点和情绪如果表现出来,可以使持有这种观点和怀有敌对情绪的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总之,齐美尔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新的转折。齐美尔对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肯定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生活中辩证因素的认识,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西方社会多种矛盾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开始逐步激化,冲突理论已成为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现代冲突理论的主要倡导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塞直接吸收了齐美尔的有关思想。

8. 简述马克斯·韦伯关于合法统治类型的观点。

【答案】在韦伯看来,统治指的是在一个特定人群中,某些具体的命令(或者说所有的命令)被遵从的机会。这样一种机会的出现往往与特定的利益关系联系在一起,而且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力与影响。但从根本上讲,还要解决一个统治的“合法性”问题。韦伯将实际存在的具有合法性的统治形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

(1)传统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建立在人们对传统的神圣性信奉的基础之上,这种统治类型主要存在于前现代社会。在传统型统治中,统治者是依照传统遗传下来的规则确定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而且可以将这种权力不断传给自己的后裔。人们对统治者的服从是由于传统赋予他们

的固有尊严。统治者与其他成员的关系不是事务上的职务职责,而是奴仆的个人忠诚。人们所服从的不是章程,而是由传统决定的统治者所任命的个人。

①从传统型统治的组织情况来看,‘自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a. 缺乏按照事务规则确立的、固定的“权限”。在传统型统治下,权限的最初来源主要是由统治者任意专断下达的仟务。在一些事务性的管理中,则是通过统治者对受委托者(最初往往都是统治者的家臣)全权委托来确立的;

b. 缺乏固定的、合理的等级制度。在传统型统治下,对问题的决定权在十统治者本人。或者主要根据传统进行安排,或者完全由统治者本人随意决定;

c. 没有自由的契约和相应的规定,用以确定官员的任免与晋升。家臣和宠信往往是按纯粹世袭的方式招募来的. 官员的升迁只能依赖统治者的随意决定和恩惠;

d. 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

e. 官员没有固定的薪金和用货币支付的薪金。

②韦伯采用理想类型分析了历史上出现的四种传统型统治:

a. 老人政治由老年人来实施统治,其特征是统治者没有个人的行政管理班子,统治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们的服从意愿。

b. 世袭制在这种统治下,统治者拥有纯粹个人的行政管理班子和军队作为统治工具,这时统治权力成为统治者个人固有的权力,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由“同志”变成了“臣仆”

c. 封建制在这种统治下,统治者以采邑或傣禄来供养行政管理班子,并通过契约等形式来对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加以限定,这使得统治者的统治权力较世袭制更为稳固。

d. 原始家长制一般根据继承的规则确定某个人来实施统治,和老人政治一样统治者没有个人的行政管理班子,统治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们的服从意愿。

(2)魅力型统治魅力型统治是建立在对具有超凡品质和特殊魅力的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的基础之上。从韦伯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魅力型统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领袖人物的魅力能否被认可取决于被统治者,而且这种认可要经受实际的考验;

②领袖人物的魅力要经受持久的考验;

③魅力型统治的统治团体是一种感情共同体:

④魅力型统治是一种非经济性的典型政权;

⑤在受传统束缚的时代,魅力是巨大的革命力量。在韦伯看来,魅力型统治是一种严格地与个人,即与个人的魅力品质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统治形式,因而它所确立的社会关系也是短暂的,这一过程被称为“魅力的平凡化”。魅力平凡化的结果,是魅力型统治转向传统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或者成为二者的混合形式。

(3)法理型统治韦伯将建立在遵守正式制定的法律基础上的统治称为法理型统治。韦伯将法理型统治视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形式。他分析了法理型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一般特征:

①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

②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