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 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 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 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答案】C

【解析】日本侵华战争进行到1939年,因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而泥足深陷,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日本对国民党政策开始发生转变,即变为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日本的这一转变直接导致了国民政府政策重心的转变,即由抗日转向剿共。

2.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 )。

A. 共产国际

B. 中国共产党

C. 孙中山

D. 廖仲恺

【答案】A

【解析】1928年,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的特别会议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积极主张以中共加入国民党,并对其进行改造的方式来推动革命。最后,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按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前提之下,中共党员及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

D. 中共十四大

【答案】B

【解析】1982年中共十二大在北京举行,大会的历史任务是总结“文革”结束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

4. 为了巩固政治统治、发展经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则政、经济改革,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采用厘金制度,提高进口税率

B. 发起了关税自主运动

C. 实施“废两改元”,统一货币

D. 颁布《盐精税则表》

【答案】A

【解析】在南京政府进行的财政、经济改革中,并没有采取厘金制度,而是裁撤了这一制度,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财政、经济制度,对改变长期混乱的经济状况起到了整顿作用,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

5.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共中央在( )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

A. 两河口

B. 遵义

C. 沙窝

D. 甘肃迭部县俄界

【答案】A

【解析】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新的中央的指挥下,采取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1935年6月到达四川的愈功,和由川陕苏区退出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两大主力共军会师后,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会议,6月28日,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的决定,决定北上创造川陕甘根据地。

6. 1951年参加西藏和平谈判的双方代表团首席代表是( )。

A. 格达活佛和周恩来

B. 达赖喇嘛和毛泽东

C.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李维汉

D. 阿沛•阿旺晋美和李维汉

【答案】D

【解析】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等五名全权代表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李维汉、张经武等举行谈判。最终签署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

7. 最先提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

A. 邓小平

B. 刘少奇

C. 邓子恢

D. 陈云

【答案】C

【解析】1962年7月9日、11日,邓子恢在中央党校作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邓子恢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做法。他说,现在集体经济的经济管理大部分没有搞好,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表现在社员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责任制没有建立起来,邓子恢主张要固定所有制,使所有权、生产权、管理权、分配权统一起来。邓子恢提出要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实行队(生产队)包产,组包工,田间管理包到户;对一些特殊的技术活,可以实行联系产量超产奖励的个人责任制。在196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邓子恢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并被认为是刮“单干风”。

8. 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

A.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C.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

D.1988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

【答案】C

【解析】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 下列哪一项不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著作? ( )

A. 《论持久战》

B. 《关于时局的声明》

C. 《论联合政府》

D.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答案】B

【解析】《关于时局的声明》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后。

10.抗战期间,我国戏剧界涌现了很多作品。下列哪一项不是抗战时期的作品? ( )

A. 郭沫若的《女神》

B. 郭沫若的《屈原》

C. 夏衍的《法西斯细菌》

D. 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

【答案】A

【解析】《女神》收入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应“五四”精神的激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