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615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615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615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 13 2017年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615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 25 2017年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615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 38 2017年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615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 50

一、名词解释

1. 遵义会议

【答案】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枚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2. 废两改元

【答案】废两改元是1933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废用银两,改用银元的币制改革。1933年3月1

,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3月8日,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

中央造币厂从3月起开铸新银币,正面孙中山半身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这次货币改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银本位制,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局面。

3. 五五宪章

【答案】五五宪章是1932年12月国民党为回应民间的宪政要求,于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由立

1933年1月,1936法院起草的宪法草案。立法院正式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案前后七易其稿,

年5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称“五五宪草”。宪草计8章147条,其主要特点是:规定了行使政权之国民大会,总统集权的五院制中央政府,对人民之自由权利采取法律限制主义。

4. 中共八大路线

【答案】中国八大路线是在1956年召开的中国八大上确立的路线,大会确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増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在经济建设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5. 五七指示

【答案】五七指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前夕《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的简称,这是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审阅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写给林彪的信。五七指示的内容远远超越了对部队农副业生产作批示的范围,而对军队的社会角色和功能,甚至对范围更为广泛的社会制度,都有构思宏大的设计。五七指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成为治军、治民、治国的纲领。

6. 华北事变

【答案】华北事变是1935年继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的一连串侵略事件的统称。1935年6~7月,《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签订后,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

,企图使冀、察、绥、鲁、晋五省脱离中国。日本帝国主义又策动汉奸制造“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0月,日本在河北省的香河指使汉奸暴动,占领县城。11月,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

,12月,国民党政府指派宋哲元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关于“华自治委员会”

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 红军长征

【答案】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开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红一方面军的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6月14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憋功的会师。10月19日,红军主力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胜利,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8. 1949年新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由毛泽东主持隆重开幕,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经过充分讨论,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会议选举毛泽共同纲领》

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还有其他四项决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 ②采用公元纪年; ③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国旗为五星红旗。在各章中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及政权机关、经济政策、军事制度、外交政策、文教政策的总原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组织形式上的一个创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

9. 七千人大会

【答案】七千人大会是指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会议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七千人大会虽然未能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左的指导思想,但是对于纠正“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动员全党坚决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10.《国策基准》

【答案】《国策基准》是1936年8月,广田内阁制定的全面侵略中国和称霸西太平洋的文件。规定日本的基本国策在于一方面确保其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对于中国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防范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并要求以此国策为轴心,扩充军备,调整外交政策,革新行政机构,确立财政经济政策,指导和统一国内舆论。此后日本对华的政策基本就是按此实施的。

11.国粹派

,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答案】国粹派是清末革命派中的一个派别。国粹派所说的“国粹”

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发行刊物有:《国粹学报》、《政艺通报》。基本主张是:①借助国粹宣传

,批判“君学”,反对帝制; ③从“国学”中寻找变革政体、排满革命、救亡图存; ②颂扬“国学”

,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立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 ④提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观”

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

12.法币政策

【答案】法币政策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有:①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②禁止白银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各金; ③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

二、论述题

13.简析我国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历史作用。

【答案】(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是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当时的主客观条件。

①从客观条件看:

a.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

b. 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c. 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