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所谓指令不平衡,是指证券市场上交易者主动提交的买单量大于主动提交的卖单量,或者相反。在股票市场上,买卖指令不平衡表明市场对一只股票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有了不均衡。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经典文献建立的结构化模型将指令不平衡归结为信息不对称。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既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领域的古老问题,又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证券市场参与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金融市场的理论和实践将信息披露看作是弱减市场信息风险的主要途径。本文将证券市场的信息公告效应与证券市场的结构模型相结合,探讨了指令不平衡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以及信息公告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取得了如下创新。首先研究了利用信息性交易概率对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行度量的问题。在度量信息性交易概率的EKOP模型和DY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上市公司买卖指令不平衡与公司股票信息性交易概率的关系,明确了对于EKOP模型,信息性交易概率就是买卖指令不平衡的一种度量;对于DY模型,由于模型参数的增多,虽然不能简单地判断信息性交易概率与指令不平衡的关系,但两者密切相关。比较了根据EKOP模型和DY模型得到的不同信息性交易概率,发现由于DY模型将股票市场中买卖指令的来源做了更细致的划分,由DY模型得到的信息性交易概率更真实地反映了市场的信息性交易情况。其次,在彻底解决估计EKOP模型参数时的数据溢出问题的基础上,将交易量的因素考虑进EKOP模型中,此外,还利用DY模型来检验公共信息对信息性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分别考虑交易量因素和公共信息因素后,得到的信息性交易概率在公告前升高,在公告后又继续升高。分析认为公告前信息性交易的活跃是由于拥有私有信息的交易者进场交易造成的,而公告后信息性交易概率的升高是由于不同交易者对公共信息的利用能力不同所致。面对同样的公司信息,部分市场参与者(对公司密切关注的金融分析师、公司大股东、公司竞争对手等)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更强,投入时间和精力都较其他投资者多,会对公司价值形成更准确的认识,从而相对与其他投资者有了信息优势,导致不同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最后,本文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视角估计上市公司公告前后其股票的流动性以及信息性交易者和流动性交易者的交易强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公告带来公司股票流动性的明显提高,并且这种提高主要是由流动性交易者的交易强度增加带来的;相对于流动性交易者,信息性交易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公告所披露出来的信息,有助于发现股票的真实价值和减小市场的波动;同样是由于信息性交易者对公告所披露信息的更好利用,使相对于公告前,公告后样本股票的信息性交易概率反而增加了。通过本文的研究,使管理决策部门和投资者对股票定期公告前后各类交易者的交易情况以及整个市场的信息性交易概率有一个认识,为管理者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和投资者的投资提供了参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