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翻译和翻译过程:认知语言学参照下翻译的阐释

关键词:翻译;翻译过程;认知语言学;体验;识解;客观性;主观性

  摘要

语言学是当代翻译研究的基础学科之一。西方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体验哲学上的语言观,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在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和识解理论的参照下,来探讨翻译的本质,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翻译产品及翻译过程。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述了翻译研究中的两大思潮——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指出文化学派只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向度,而绝非全部。文化研究属于文本的外部研究,而语言研究才是内部研究,是翻译研究的本体。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更需要深入的研究本体。第二章提出由于译文不可能与原文实现完全一致,因此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翻译文本的研究是不适合的,而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上来。认知语言学,作为解释语言形成的一个学科,恰好为翻译过程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口。意义作为翻译研究的核心,不同意义观的基础上诞生了不同的翻译研究理论,本文选用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认为意义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人类在同外部世界体验互动的基础上概念化得来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第三章在认知语言学意义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语言学参照下对翻译本质的阐释,认为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具有双重认知的特性。翻译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表现在体验性、互动性和创造性三个特性上。因此,绝对等值的翻译是不存在的,译文只是“忠实原文”和译者的“创造性”之间达成的妥协。在此基础上,第四章提出翻译是一个动态识解的过程,意义是通过识解得来的。翻译是一个双重认知的过程,因此源语和目的语识解因素上的差异导致了翻译过程中翻译转移的出现。本章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来分析唐诗《枫桥夜泊》的22个英文译本,用个案分析来具体阐释了翻译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最后一章总结全文,指出了研究发现的意义和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