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医学院832生物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前导链(leading strand)。

【答案】前导链是指DNA 半不连续复制过程中,沿复制叉前进方向连续合成的那条新生链。

2. 编码链(coding strand)。

【答案】编码链是指与模板链互补的那一条DNA 链,对于某一特定基因而言,DNA 分子中作为转录模板的那一条链称为模板链。编码链的碱基顺序与转录产物mRNA 的碱基顺序相对应(只是DNA 中的T 在RNA 中被U 取代)。

3. 蛋白糖基化。

【答案】蛋白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一种重要的加工过程。在肽链合成的同时或合成后,在酶的催化下糖链被接到肽链上的特定糖基化位点,

称为蛋白糖基化。蛋白糖基化的种类主要有糖苷、糖苷、糖基磷脂酰肌醇等

4. 限制酶图谱

【答案】限制酶图谱是指同一DNA 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从而获得各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此建立的位点图谱,有助于对DNA 的结构进行分析。

5. SAM 。

【答案】SAM 即S_腺苷甲硫氨酸,是重要的活化甲基供体。

6. 苹果酸穿梭系统。

【答案】苹果酸穿梭系统需要两种谷-草转氨酶、两种苹果酸脱氢酶和一系列专一的透性酶共同作用。首先,NADH 在胞液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将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然后穿过内膜,经基质苹果酸脱氢酶氧化,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 , 后者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草酰乙酸则在基质谷-草转氨酶催化下形成天冬氨酸,同时将谷氨酸变为

二酸生成的谷氨酸又返回基质。

7. P/0。

【答案】磷氧比是指经电子与氧结合生成水的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或者是生成A TP 的分子数)。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 磷酸化生成A TP 。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 TP 的分子数)称为磷氧比值(P/0)。如NADH 的磷氧比值是2.5,

酮戊二酸,天冬氨酸和酮戊二酸透过内膜进入胞液,再由胞液谷-草转氨酶催化变成草酰乙酸参与下一轮穿梭运输,同时酮戊的

磷氧比值是1.5。

8. 抑制剂。

【答案】抑制剂是指能使酶的某些必需基团或酶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甚至使酶的催化活性完全丧失的物质。

二、填空题

9. 氨基酸的等电点是指_____。

【答案】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

10.高等植物光反应的最终电子供体是_____,最终电子受体是_____。 【答案】

11.合成代谢一般是_____能量的,分解代谢一般是_____能量的。

【答案】消耗,释放

1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_____。 【答案】温度、激活剂、抑制剂

值接近中性的氨基酸是_____,无游离/自由氨基的氨 13.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侧链

基酸是_____

【答案】组氨酸;脯氨酸

14.由乙酰

【答案】

15.上某段碱基顺序为【答案】

【解析】 的转录方式类似于的复制,也以为模板,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的,在胞液中合成1分子硬脂酸需要_____个分子_____。 转录后的上相应的碱基顺序为_____。 且合成的链与模板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16.核糖体是_____和_____组成的复合物,分为大小两个亚基,小亚基负责_____,大亚基负责_____。

【答案】蛋白质;rRNA ; 解码mRNA 的信息;通过肽键连接氨基酸

三、单选题

17.在下列的氧化还原系统中,哪个氧化还原电位最高?( )

A. 延胡羧酸/玻珀酸

B. 氧化型泛醌/还原型泛醌

C.

D.

E.

【答案】C

【解析】在题目中所列出的氧化还原对中,细胞色素a 的氧化还原电位最高。 由于电子是从低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向高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流动,所以细胞色

在氧化呼吸链中(与题目中其他氧化还原对相比)处于最下游的位置。

18.三羧酸循环的调节点不包括( )。

A. 柠檬酸合成酶

B. 异柠檬酸脱氢酶

C. -酮戊二酸脱氢酶

D.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答案】D

19.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糖代谢途径是( )。

A. 糖酵解

B. 糖异生

C. 糖原合成

D. 三羧酸循环

E. 磷酸戊糖途径

【答案】D

20.下列辅酶中的哪个不是来自于维生素?( )

A.CoA

B.CoQ

C.PLP

D.FH2

E.FMN

【答案】B

【解析】CoQ 不属于维生素,CoA 是维生素的衍生物,PLP 是维生素的衍生物,,是维生素的衍生物,FMN 是维生素的衍生物。

21.将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联系起来的枢纽化合物是( )。

A.CoASH

B.

C. 磷酸吡哆醛和生物素

D.FAD 和

E. 乙酰CoA 和丙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