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7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辨析题
1.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答案】这种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社会和谐”,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始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设想付诸实践。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属于共产主义范畴,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与旧的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一个在生产力逐步走向发达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简言之,“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而“本质属性”,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事物的本质在一定关系中的表现,既反映事物的根本性质,又反映基本特征,从这两个方面区别于其他事物。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己经很清楚了。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呢? 就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卞义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及以前的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所以,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正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两个方面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后,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有人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根本对立的。
【答案】这种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不是根本对立的。
(1)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下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2)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①与以往剥削阶级专政的性质根本不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和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广大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
②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3)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4. 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答案】题中观点表述正确。
(1)公平是一个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的价值评价尺度,它是衡量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规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包括两重含义,即生产领域的公平和分配领域的公平。
效率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般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即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也可以认为是劳动的绩效。
(2)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①其矛盾性表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这种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在竟争中实现的,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使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最终形成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
②其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效率的提高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另一方面,当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物质力一面极大化,人民各取所需,社会公平得以实现。
(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
a. 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使物质财富极大化,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公平;
b. 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保障。只有财富和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各阶层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有经济的持续高效率发展。
②效率是手段,公平是目的
a.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上,必须先解放、发展生产力。体现在公平与效率的间题上,即为了实现公平的目的,必须先提高效率。
b.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即效率的体现; “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对社会公平的体现。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盲目追求效率,也不过分讲究公平,_者相辅相成,在矛盾运动中趋于统一。
④总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效率的提高是实现公平的前提和手段,同时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必要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者此消彼长,最终在共同富裕的理想下,二者在矛盾中趋于统一。
二、简述题
5. 为什么说“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答案】(1)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
①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②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恩格斯多次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是行动的指南。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我们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列宁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
(3)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埋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又是以坚持和继承为前提的。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6.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