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学(医学高级)题库>呼吸系统疾病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42岁,发作性咳喘5年余,春秋季易发作,每次发作持续1个月,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给予抗菌、镇咳、平喘治疗后可缓解。近2年病情加重,全年均有症状,当地医院诊断“哮喘”,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50/250μg,2次/d”治疗,患者自觉效果不佳未规律使用。针对此症状,处理方案是()(提示:痰细菌培养、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均无阳性发现,胸部CT示左侧肺门区可见多处囊性透亮区。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32%。)

A . A.抗菌药物静脉滴注
B .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
C . 血清总IgE和烟曲菌特异性IgE水平检测
D . 痰真菌培养和痰涂片找真菌
E . 支气管镜检查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升浮类药一般具有的功效() 升阳发表。 祛风散寒。 潜阳熄风。 涌吐。 开窍。 患者女性,49岁,因“怕热、消瘦、手颤16年,心悸、胸闷、恶心、呕吐1个月,加重3日”入院。1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怕热多汗、消瘦、手颤,体重下降10kg,于外院查甲状腺功能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间断甲巯咪唑(他巴唑)治疗(剂量约15mg∕d),症状缓解,同时于外院行放射性碘治疗,停用甲巯咪唑。入院前1个月,患者心悸、胸闷、恶心、呕吐,遂来急诊测FT3>30.8pmo1∕1(3.5~6.5pmo1∕1),FT4>154.8pmo1∕1(11.5~23.5pmo1∕1),sTSH0.1μIU∕ml(0.3~5.0μIU∕ml),谷丙转氨酶85U∕1(5~40U∕1),总胆红素24.6μmo1(3.4~20μmo1∕1),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刺激抗体(+)。凝血功能:D-二聚体1400μg∕1(0~300μg∕1),凝血酶原时间(PT)54.9秒(10~15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3.8秒(24~40秒),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5.94(0.8~1.5),纤维蛋白原(FIB)57.4mg∕d1(180~400mg∕d1),第八因子(FⅧ):C179.1%(80%~150%)。心电监护示快速心房颤动,心率140次∕分。X线胸片:右肺尖区结节状致密影,心脏增大,左肺纹理增多。胸部CT:双肺未见确切异常,甲状腺体积增大,主肺动脉增宽,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UCG):左心房增大,二尖瓣反流。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延缓或防止血液标本凝固()。 A.血液中加入少量肝素。 血液中加入少量生理盐水。 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 血液中加入枸橼酸钠。 血液中加入草酸钾。 血液中加入草酸铵。 反映药物作用趋向性的性能是() 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有毒无毒。 理论上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治疗室颤() 直流电除颤。 交流电除颤。 注射肾上腺素。 心前区捶击。 同步除颤。 古代认为“毒性”的含义是() 药物的毒性。 药物的偏性。 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的疗效。 药物的总称。 患者女,42岁,发作性咳喘5年余,春秋季易发作,每次发作持续1个月,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给予抗菌、镇咳、平喘治疗后可缓解。近2年病情加重,全年均有症状,当地医院诊断“哮喘”,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50/250μg,2次/d”治疗,患者自觉效果不佳未规律使用。针对此症状,处理方案是()(提示:痰细菌培养、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均无阳性发现,胸部CT示左侧肺门区可见多处囊性透亮区。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32%。)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