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从词的构成来看,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老乡 老虎 老师 老板

B. 姐姐 哥哥 刚刚 姥姥

C. 稿件 马匹 说明 立正

D. 热情 漆黑 清水 低飞

【答案】B

【解析】A 项都是由前缀“老”+词根组成; B 项中“姐姐、哥哥、刚刚”都是重叠式合成词,“姥姥”是叠音词; C 项都是补充型合成词; D 项都是偏正型合成词。

2. 属于特指问的句子是( )。

A. 你不会不来吧?

B. 你来还是他来?

C. 究竟谁来?

D. 你来不来?

【答案】C

【解析】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A 项属于是非问; B 项属于选择问; C 项属于正反问。

3. 只是舌位前后的不同的一对元音是( )。

A.e o

B.i

C.u o

D.e

【答案】A

【解析】A 项前者舌位靠前,后者靠后; B 项都是舌位靠前; C 项都是舌位靠后; D 项都是舌位靠前。

4. 出现在韵尾[-i]或[-n]之前的/a/是:( )。

A.[a]

B.[A]

C.[o]

D.[ε]

【答案】A

B 项出现在无韵尾的音节; C 项出项在韵尾[-u]或【解析】

[-n]之前。

5. 从字的结构方式看,属于指事字的是( )。

A. 家

B. 亦

C. 女

D. 从

【答案】B

【解析】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

A 项,“家”是形声字;

C 项,“女”是象形字:

D 项,“从”是会意字。

之前; D 项出现在韵头[i-]和韵尾

二、填空题

6. “必”字的第四个笔画为_____,“凸”的第四个笔画为_____,“敝”的第四个笔画为_____。

【答案】撇; 横折折折; 横折钩

7. “这部电影我看过。”是主谓谓语句,“王老师教我们英语。”是_____句,“大家选他当代表。”是_____句,“他看书看累了。”是_____句。

【答案】动词谓语; 兼语; 连谓

【解析】动词谓语句是指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动词谓语句的常见形式是动词前面有主语、状语或后面有宾语、补语,也可以是这几个成分同现。兼语句是指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连谓句是指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8.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是( )

【答案】b[p]

【解析】发b 音时,双唇闭合,软鳄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通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9. 金文主要指通行于_____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答案】西周

【解析】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

书等辅助字体。金文主要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特点是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三、判断题

10.“鱼”的拼音为y ǘ,“略”的拼音为lu è。

【答案】错误

【解析】韵母表中位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不论位后面有没有别的元音,一律要在ii 前面加y 。加y 后,ii 上两点要省写。醒民n , 1以外的生母相拼时都省写两点,但是跟n , 1相拼时两点不能省

11.“雨”和“瓜”都是象形字,“甘”和“明”是会意字。

【答案】错误

【解析】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称为象形字,如“雨”、“瓜”。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称为会意字,如“明”。而“甘”是指事字。

12.轻声具有区别词性的功能。

【答案】正确

【解析】轻声也是变调,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轻声具有区别词义和区别词性的作用。其中区别词性如“大意”在“办事不能大意”中,“意”读轻声,“大意”为形容词,是“疏忽”之意; 在“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很清楚”中,“意”读去声,“大意”为名词,是“主要的意思”之意。

13.“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是条件复句。

【答案】正确

【解析】条件复句是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条件关系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允足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类。题中句子其实表达的是“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捉住老鼠”是“好猫”的充足条件,因此句子是条件复句。

四、简答题

14.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答案】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性或特点,就不能深入认识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例如对汉语,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不能只满足于说明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哪是状语等,还要指出它的结构特点、构成条件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这些说法的语用条件,这样才能研究好、掌握好汉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