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之现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2. 义项
【答案】义项是指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它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这里借用来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一个词几个义项,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别的义项不适用,因此它们存在一种互补关系。义项可以分为基本义和转义,前者是基本的、常用的义项; 后者是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3. 联绵词
【答案】联绵词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又称“连绵词”或“连绵字’,。这种单纯词,每个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构成一个语素,也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词自由运用。联绵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双声,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参差’,;
②叠韵,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例如“仿徨”;
③非双生叠韵,例如“蝴蝶”。
4. 连绵词
【答案】连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其中有双声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忐忑”; 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仿徨”; 以及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如“蝴蝶”。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 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己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5.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
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6.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7. 补语
【答案】补语是句法成分之一,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根据语义类别可以将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
8. 短语
【答案】短语是指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短语表示一定意义,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它可以分离,中间可插入别的成分。短语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可以按照功能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 而按照结构则可以分为联合式短语、动宾式短语、偏正式短语、主谓式短语和述补式短语基本类型。
二、分析题
9. 以列表的方式显示下列词的共同语义特征和区别性特征。
父亲、伯母、爷爷、外祖母
【答案】
10.用简易加线法分析下列句子成分,卞谓之间用一隔开,主语中心语用双下划线表示,谓语中心语用表示,宾语中心语用~~表示,定语用( )表示,状语用[ ]表示,补语用< >表示,插入语用下划小△表示,兼语用波浪线下加双横线表示,分析到成分为止。
(1)我们可以一分钟内下载完这首歌曲。
(2)据分析,饮酒过量将使肝脏的负担加重。
【答案】(1‖可以 [一分钟内] 下载 <完> (这首) 歌曲。
(2)据分析饮酒过量 ‖[将] 使 (肝脏的) 负担 <加重>。
△△△
11.下面是汉语方言湖南衡山前山话中“你、我、他”在具体句子里的不同发音:
(1)我(2)你(3)他(4)他(5)我来找他不要怕我妈妈就是你要我娘在到处找你。 哥哥 姐姐的老师 告诉你娘 十消息
前山话的“你、我、他”有没有语法范畴? 如果有,是用什么语法手段表达了什么语法范畴?
【答案】(1)前山话的“你、我、他”没有语法范畴。
(2)前山话的语法手段
①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称为“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必须有词形变化的形式体现。汉语没有形态,严格地说也就没有语法范畴。
②前山话的“你、我、他”在具体句子里的不同位置分别有不同的发音,只是声调的变化,而词语本身并没有词形变化,即没有表现出可区别的语法意义,所以它们没有语法范畴。它们用来表示不同的对象,使用的是词汇意义,而不是语法意义。
12.简要分析下面两组结构相似的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
(1)我在北京住了三年。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2)我只跟他说过这个问题。我跟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答案】(1)①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不相同。
②原因主要是“了”字的区别。
动词“住”后面的“了”是动态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形态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句尾的“了”是语气词,表示新情况的出现,起成句煞尾的作用。
第一句“我在北京住了三年”表示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住。第二句“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
(2)①两句表达的意思不相同。
②原因主要是句中“只”的语义指向不同,从而导致两句表达的意义不同。
第一句的“只”限定的是“他”,表明他是唯一一个“我”说过这个问题的人“只”的语义指向是他。第二句的“只”限定“这个问题”,表明“我”和他说过的唯一话题是“这个问题”,“只”的语义指向是问题。
13.请分别列出一个相应的词并分析其构成方式。
(1)方言词:其构成方式为:
(2)历史词:其构成方式为:
(3)新词:其构成方式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