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苏省培养单位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82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之高分子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酯

【答案】

内酯是环中含有酯基

2. 界面聚合

【答案】界面聚合是指将两种互相作用而生成高聚物的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是水和有机溶剂)中,形成水相和有机相,当两相接触时,在界面处发生聚合而生成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界面缩聚限用活性高的单体,室温下就能聚合。界面缩聚属于扩散控制,应有足够的搅拌强度,保证单体及时传递。

3. 聚合度变小的化学反应

【答案】聚合度变小的化学反应是聚合物发生降解(热降解、化学降解等)使聚合物的聚合度变小的化学反应。

4. 聚合物的无规降解

【答案】聚合物的无规降解是指聚合物在热的作用下,大分子链发生任意断裂,使聚合度降低,形成低聚体,

但单体收率很低(一般小于

5. 转化率

6. 引发剂的引发效率f

【答案】引发剂的引发效率f 是指分解的引发剂用于引发单体占分解的引发剂的百分率。

)的热降解。 的环状化合物,也称环酯。

【答案】转化率是参加反应的单体分子数与初始投料单体分子数之比。

二、问答题

7. 何谓开环聚合?以氢氧化钠为引发剂、水为链终止剂,写出环氧乙烷开环聚合合成端羟基聚氧化乙烯基醚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开环聚合是指具有环状结构的单体经引发聚合,将环打开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类聚合反应。合成端羟基聚氧化乙烯基醚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8. 为了能得到共聚物组成比较均一的共聚物,下述哪种共聚体系适用一次投料法?并说明原因。(1)苯乙烯

和丙腈烯

共聚

要求共聚物中苯乙烯单体单元的含量为

(2)苯乙烯量为

(3)苯乙烯元含量为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

要求共聚物中苯乙烯单体单

和丙烯酸甲酯

共聚

要求共聚物中苯乙烯单体单元含

【答案】(1

)因

系,恒比共聚点的组成为

符合的条件,该共聚体系属非理想恒比共聚体

所要求的共聚物中苯乙烯单体单元含量为

与恒比共聚点的组成相接近,因此,该共聚体系可以采用一次投料法。 (2

)因

共聚点的组成为

所要求的共聚物中苯乙烯单体单元含量为

与恒比共聚点的组成相差较大,因此,该共聚体系不能采用一次投料法。 (3

)因

共聚点的组成为

符合

的条件,该共聚体系属非理想恒比共聚体系,恒比

符合

的条件,该共聚体系属非理想恒比共聚体系,恒比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所要求的共聚物中丁三烯单体单元含量为

与恒比共聚点的组成相差较多,因此,该共聚体系不能采用一次投料法。

9. 苯乙烯的竞聚率为1.38, 异戊二烯的竞聚率为2.05, 通过自由基共聚合能否得到商业级的嵌段共聚物,为什么?

【答案】不可以得到商业级的嵌段共聚物。因为竞聚率为自缩聚与共缩聚的比值,是用来判断竞争聚合时两种反应活性的重要参数

,由于苯乙烯和异戊二烯的竞聚率均大于

1,这就说明他们的自缩聚能力比共缩聚能力强,共聚合时能够得到序列长度较短的嵌段共聚物,由于嵌段链段长度较短

,故不能作为商业上使用的真正的嵌段共聚物。

10.链转移反应对支链的形成有何影响?聚乙烯的长支链、短支链以及聚氯乙烯的支链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的结果,是在大分子链上形成活性点,引发单体增长,形成支链,这样由分子间转移而形成的支链一般较长。而分子内的转移而形成的支链一般较短。

分子间转移反应生成长支链如下式:

高压聚乙烯除含少量长支链外,还有乙基、丁基短支链,是分子内转移的结果。如下式:

丁基支链是自由基端基夺取第五个亚甲基上的氢,“回咬”转移而成。乙基端基则是加上一单体分子后作第二次内转移而产生。聚乙烯支链数可以高达30支链/500单元。

聚氯乙烯也是容易链转移的大分子,转移反应生成长支链如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