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唐宋茶业地理研究

关键词:无

  摘要

  本学位论文《唐宋茶叶地理研究》,属历史农业地理学中的历史部门农业地理的研究范畴。历史农业地理学研究,在几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上古至清末的全国中药农业区域的农业地理研究的发展、变化过程及规律,基本上都得以较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但以往的研究,侧重点都在某段历史时期内某一区域的整个农业结构体的总体研究,这就割裂了同一部门农业在总体中的联系,从而割裂了对各部门农业的整体认识,最终会影响到对整个农业结构的正确把握,这就使得促使历史农业地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探讨历史时期每一部门农业地理的变化、发展过程及规律,就成为必要。本文的选题意义之一就在于,以历史部门农业地理之一的历史茶叶作为研究对象,适应了上述要求。   中国是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的茶的故乡,在历史上,茶叶生产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我国在茶园面积、茶叶总产量、茶叶出口量等方面,都不如一些产茶大国如印度、斯里兰卡等,因而加强对茶叶历史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产业经济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局限于茶叶技术史和经济史两个方面,对茶叶生产、消费诸因素的地理变迁及规律的研究则暂付阙如,因而本文的研究既可弥补学术研究的空白,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茶叶是在唐宋间兴盛起来的,其发展是与唐宋间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黄河流域向南方长江流域转移的大背景分不开的,因而对唐宋茶叶地理进行探讨研究,既有利于对整个历史时期茶叶地理发展过程的把握,也可加深对经济重心转移这一历史过程的认识。   全文分三大部分共五章的内容:   第一章为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自茶叶经济开始的战国时代直至唐宋时的茶叶产区的赢缩变迁过程,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茶叶经济发展的过程,从而为进一步探讨唐宋的茶叶地理的发展与变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三章的内容,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主要是从茶叶的生产区域差异包括名茶生产和商品茶生产的区域差异,茶叶消费区的差异变化及产区与消费区间的贸易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唐与两宋茶叶地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力图恢复其时茶叶地理的原貌。 第三部分则包括四章、五章的内容,主要是从自然条件诸因素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探讨形成唐宋茶叶地理并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揭示其中一些规律性的结论,总结可以提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并力图评估其时茶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变化,从而揭示茶叶经济发展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中的意义。 本文对唐宋时期茶叶地理诸因素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大致恢复了其时茶叶地理的原貌,并进一步全面探讨了影响、形成这一地理格局的自然、社会诸因素的作用,揭示了唐宋茶叶经济发展在经济重心南移历史过程中的意义,尚属首次。文章在唐宋茶区的划分、茶叶生产、消费的区域差异、茶叶生产区域消费区的贸易关系、茶叶经济在其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地带性、非地带性地理因素、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和茶叶政策、茶叶技术等社会因素对茶叶地理影响作用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对茶叶起源时间与地区、贡培由唐时湖常顾诸山移至宋时建州的原因,唐宋茶叶总产量等茶史研究仍存着争议的诸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全文共约九万字,学是有限,肯定存在着诸多不妥的地方或错误的地方,敬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