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学位]之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在不经济

【答案】企业外在不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而产生的。例如,整个行业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交通运输紧张,从而给行业内单个厂商的生产带来困难。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

外在不经济和外在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外在不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移,外在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移。

2. 交易成本

【答案】交易成本是指市场主体由于寻找交易对象和达成交易所需的成本。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进行社会生产,就一定会有交易发生,而任何一笔交易得以进行和完成都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分为遵照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履行合约的成本、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经典微观经济理论一般都有一个隐含的基本假定,即市场交易是没有成本的,也就是交易成本为零。但科斯等经济学家认为,现实中的市场交易是有交易成本的,并且有时甚至高到使合约无法达成。

3. 隐性成本

【答案】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比如,某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劳动市场上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时还会动用自己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也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性成本。

4. 正常利润

【答案】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当一个企业所有者同时又拥有管理企业的才能时,他将会面临两种选择机会,一种选择是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另一种选择是

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如果他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他可以获得收入报酬。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他就失去了到别的企业当经理所能得到的收入报酬,而他所失去的这份报酬就是他在自己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的话,他应当自己向自己支付报酬,而且这份报酬数额应该等于他在别的企业当经理时所可以得到的最高报酬。所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并且属于隐成本。

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又由于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5. 斯塔克伯格模型

【答案】斯塔克伯格模型是德国经济学家斯塔克伯格(Stackelberg )在1934年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分析范式。

与古诺模型和伯特兰模型不一样的是,竞争厂商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对称的,市场地位的不对称引起了决策次序的不对称,通常,小企业先观察到大企业的行为,再决定自己的对策。斯塔克伯格模型通常用于描述这样一个产业:在该产业中存在着一个支配企业,除此之外,该产业中还有若干小企业,那些小企业经常是等待支配企业宣布其产量计划,然后再相应调整自己的产量。因此,斯塔克伯格模型也被称之为“领导者一追随者”模型。

6. 无差异曲线

【答案】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

无差异曲线

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X 1和商品2的数量X 2。图中的曲线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

(X 1, X 2)=U0。其中,X 1、X 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 U 0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二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

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二、简答题

7. 作图说明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情况。

【答案】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下面结合图来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形成过程。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图(a )中,假定代表性企业最初在试曲线和D 曲线相交的A 点上进行生产。由于该点不能实现最大利润(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点E 1满足MR 1=SMC),故该代表性企业希望通过降价来扩大产量,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然而,一旦该代表性企业降价,生产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也会采取降价措施,结果导致每个企业的d 1曲线也都沿着D 曲线运动到了d 2的位置,生产集团内的每一个企业都无法实现最大利润(此时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点E 2满足MR 2=SMC,从而该企业又会再一次降价。在此过程中,d 曲线会沿着D 曲线不断向下平移,并在每一个新的市场价格水平与D 曲线相交。

上述降价过程一直要持续到企业所追求的MR=SMC的均衡条件实现为止。如图所示,代表性企业连续降价的行为的最终结果,将使得d 曲线和D 曲线相交点H 上的产量和价格,恰好是MR=SMC时的均衡点E 所要求的产量和价格

8. 政府如何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 。此时,垄断竞争厂商便实现了短期均衡。

【答案】垄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效率,当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一是缺乏公平,垄断企业通常凭借着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 三是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产品价格高、产量低、抑制需求且不利于增加供给。政府对垄断的管制正是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的,政策措施有以下三种:

(1)用税收减少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政府向垄断企业征收固定数额的税来降低垄断企业的利润。由于固定数额税相当于企业的固定成本,它不影响企业的边际成本,只是使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向上移动。通过征税,可以将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转化为政府的税收收入。

(2)采取反垄断法。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