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结合“免费乘车者问题”说明:

(1)为什么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会低于其最优数量。

(2)“免费乘车者问题”与“囚徒困境”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案】(1)“免费乘车”又称“搭便车”,指个人不愿出资负担公共产品生产的成本,而依靠别人生产公共产品以便自己不花费任何代价地消费。由于“免费乘车者问题”的存在,依靠市场机制解决公共产品的生产往往导致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远远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数量。

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险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费用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即“兔费乘车”。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生产者提供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2)“囚徒困境”描述的是无法相互协调的个人之间出十自身理性的考虑所进行的选择往往不符合双方(或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一两难处境。

①“免费乘车者问题”与“囚徒困境”的联系

“免费乘车者问题”是“囚徒困境”在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中的运用。“囚徒困境”运用到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中,表明尽管提供公共物品会给双方都带来更大的利益,但是理性的个人还是会选择不提供公共物品,从而造成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低于其最优数量。

②“免费乘车者问题”与“囚徒困境”的区别

一者的区别在于,公共物品的提供并非都是“囚犯困境”的问题,利他主义和动态博弈的存在意味着公共物品合作提供的可能性; 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同样可以在自发情况下解决一部分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2. 试答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为常数当且仅当生产函数具有Cobb-Dauglas 的形式,即F (L ,K )=AKαL β。

【答案】已知劳动的产出弹性

(1)由F (L ,K )=AKαL β可得:

第 2 页,共 140 页 ,资本的产出弹性。

所以,

可知:当生产函数具有Cobb-Dauglas 的形式时,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为常数。

(2)设E L =β,E K =α,其中α,β均为常数。则有,

其中F (L , K )=APL ·L=APK ·K 为生产函数。所以,,即

,即

,解此二元微分方程可得:F (L ,K )=AKαL β(A 为常数)

综合(1)、(2),可得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为常数当且仅当生产函数具有Cobb-Dauglas 的形式,即F (L , K}=AKαL β。

3. 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有几个? 为什么?

【答案】在只有两个参与人(如A 和B )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以有四个。例如,当A 与B 的支付矩阵可以分别表示如下时,总的支付矩阵中所有四个单元格的两个数字均有下划线,从而,总共有四个纳什均衡。

4.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

(1)证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

(2)该证明是为了说明什么经济学结论。

【答案】(1)X 产品对Y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

它表示增加ΔX 就必须减少ΔY ,或者,增加ΔY 就必须减少ΔX 。因此,ΔY 可以看成是X 的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另一方面,ΔX 也可以看成是Y 的边际成本。如果用MC X 和MC Y 分别代表产品X 和Y 的边际成本,则X 产品对y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可以定义为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的比率:

在完全竞争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产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即:

则有:

第 3 页,共 140 页

再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

从而可得:

因此,在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

(2)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是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该证明是为了说明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进而说明完全竟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如何实现的。

5. 考虑某完全垄断厂商,令其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P=P(Q )需求的价格弹性为e d ,当厂商欲将销量Q 做微小变化dQ 时,

(1)证明:其销售收入TR 的变化满足。

(2)分别解释(1)力程中等号右侧两项表达式的经济学含义。

【答案】(1)根据反需求函数P=P(Q ),则总收益TR (Q )=P(Q )·Q 。 边际收益

等式两边同时乘于dQ 得:dTR=P×dQ+Q×dP 。

又因为

(2)方程式

6. 对污染的控制是否越严越好?

【答案】对污染的控制并不是越严越好。从人们的主观愿望来说,对污染的控制当然是越严越好,最好严到百分之百。然而,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因为它只考虑到控制污染所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即社会收益,而没有考虑到社会为了控制污染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社会成本。 (l )为了减少污染,通常有如下两个方法:一是直接减少那些会带来严重污染的生产本身,例如,减少其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者干脆关闭整个工厂; 另一个并不直接减少生产本身,而是在生产中用新的、污染较少的原材料、机器和生产方法去取代旧的、污染较大的原材料、机器和生产方法。然而,无论采用的是哪一个方法,都免不了会损失一部分社会资源。在前一个场合,社会损失的是本来可以得到的产品; 而在后一个场合,社会为生产同样的产品将要支付更多的费用。这些损失掉的资源,就是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

第 4 页,共 140 页 。 ,故可推导出:。 中,P ×dQ 表示产量效应,表示价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