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804旅游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答案】根据进入新千年以来的情况,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表现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增长速度快

首先是出境旅游人次增长速度快。随着出境旅游政策的放宽和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增多,近年来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规模持续增大,这一期间,虽然因私出境人次和因公出境人次都在增加,但因公出境人员所占的比例相对下降,因私出境人员所占的比例则在增大。另一方面,由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小仅所占比例较低,而且其比重呈下降趋势。出境旅游规模的持续上升和散客比重的不断增大,反映出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正在加速走向成熟。此外则是出境旅游消费额增长速度快。从人均消费支出看,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者在海外逗留期间的人均消费开支也己超过来我国内地入境旅游者的人均消费开支。

(2)出境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拓宽

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各个领域中的国际交往都在增多。为了配合这些发展,中国政府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确定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这使得我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时,对出游目的地有了更多的选择。

(3)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

在出境旅游的客流方面,尽管可供选择的目的地很多,但主要流向1直都是近距离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那些开放时间比较早、距离比较近的亚太地区旅游目的地。

(4)港澳游份额最大

香港和澳门作为我国内地居民的出境旅游日的地,具有旅行距离近,文化障碍小等优势。尤其是在中央政府批准开放“港澳自由行”之后,内地居民前往该地旅游的客流量最大,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2. 简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答案】纵观近些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主要表现有以下一些特点:

(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我国国内旅游需求的发展,无论是在旅游人次上,还是在旅游消费总额上,都己大大超过入境旅游市场。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仍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2)短程旅游所占比重大

目前我国国民中多数人的旅游支付能力仍比较有限,加之带薪年假制度在我国尚未普及,多数人所拥有的闲日段时间仍很分散,所以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多表现为短程旅游。

(3)旅游活动的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

在国内旅游活动中,绝大多数旅游者都不使用旅行社提供的商业性服务。

(4)旅游消费总额增长速度快,但人均消费水平仍显较低

从全国国内旅游消费开支总额看,从1978年的18.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285.86亿元,可见增长速度很快。但国内游客人均消费额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这说明,我国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目前仍属于人次规模扩张型,在质量上仍显较低。

二、论述题

3. 试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答案】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导致当地环境发生变化方面,既存在积极的影响,也存在消极的影响; 既存在直接影响,也存在间接影响和诱导性影响。观察并归纳得到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直接影响:

(1)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①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

②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③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④使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

上述各项虽然在主观上可能都是出于发展旅游业的需要,都是为了造就和维持良好的旅游环境以吸引旅游者前来访问,但在客观上,都可以起到改善旅游目的地物质环境的作用。

(2)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①致使水体和空气的质量下降以及噪声的增加;

②致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阻塞,造成当地居民生活空间的相对缩小;

③长期大量接待来访旅游者,会使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其存在寿命受到威胁;

④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将会加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使用的野营簧火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旅游者乱丢废弃物会影响环境的视觉质量等等;

⑤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会使当地的原有景观遭到破坏。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滨海沙滩的近水地段建造高层饭店。

4. 可持续旅游的基本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答案】可持续旅游要求人们以长远的眼光对待旅游经济开发活动,质疑旅游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的必要性,并要求确保旅游接待量或旅游活动的规模不会超越旅游接待地区未来亦有条件吸引和接待旅游者来访的能力。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社会的生活质量;

(4)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可行的环境质量。

从这些目标中可以看出,可持续旅游的内含是多层面的。其中最核心的要点便是,要确保当代人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他们的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换言之,这一核心要点就是,应从长远观点出发,全面认识旅游的影响,在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开发旅游业和开展旅游活动的需要方面,实现代际平衡。

5. 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的产生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新石器时代晚期,金属工具开始问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增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并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2)随着产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开始形成之际,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易货贸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交换产品或货物,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由此而产生。

(3)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