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北理工大学y78战略管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具体活动控制
【答案】具体活动的控制是指保证企业职工个人能够按照企业的期望进行活动的一种控制手段。具体做法有三种形式:
(1)行为限制。行为限制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物质性的器械或装置来限制员工的行为。二是行政管理上的限制。通过这种限制,员工必须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工作,避免出现不符合企业预期的行为。
(2)工作责任制。这是一种具有反馈性质的控制系统。这种系统不仅仅是为了检查与考核职工的行为,更主要的是要激励职工的行为,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确定工作责任制是为了使职工明确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了解每个人的活动会为高层管理人员注意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奖励或惩罚。
(3)事前审查。是指在职工工作完成前所做的审查,这种审查可以纠正潜在的有害行为,达到有效的控制。
2. 整体并购
【答案】整体并购是指企业以资产为基础,确定并购价格,受让目标公司的全部产权的并购行为。
(1)整体并购的特点:
①企业以资产来确定井购价格,而不是以股权来确定;
②井购行为结束后,企业拥有目标公司的全部产权;
③在并购后,企业一般会将目标公司改组为自己的分公司,分厂或全资子公司; 在有可能吸收投资的情况下,企业还会将目标公司冉改组为控股子公司。
(2)整体并购的优点:目标公司成为企业的分公司,分厂或全资子公司。为此,企业可以在不受任何股东干预的情况下,对目标公司进行改造。
(3)整体并购的缺点:在并购过程中以及并购后要投人大量的运营资金,不宜发挥低成本并购的资金效率。
(4)整体并购的适用条件:
①目标公司的规模较低,同时并购价格也较低;
②企业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是为犷获得目标公司的土地,或大规模地改造目标公司;
③企业计划在适当的时机利用目标公司来吸引外来资金,将目标公司从分公司或全资公司改组为控股子公司;
④目标公司要求企业偿还负债的付款方式比较宽松。
3. 文化
【答案】文化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农业分工促成了人类文明,产生了文化。《辞海》对文化的释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合;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4. 企业文化
【答案】企业文化是一种从实际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5. 行业吸引力
【答案】行业吸引力又称行业价值,是企业进行行业比较和选择的价值标准。影响行业吸引力的因素,有行业增长率、市场价格、市场规模、获利能力、市场结构、竞争结构、技术及社会政治因素等。评价行业吸引力的大致步骤是,首先根据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定出各自的权数:然后根据业务定出行业吸引力因素的级数,一般用1, 2, 3.4, 5表示; 最后用权数乘以级数,得出每个因素的加权数,并将各个因素的加权值汇总,即为整个行业吸引力的加权值。
6. 替代品
【答案】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具有相同功能或类似功能的产品。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替代品的价格会比被替代产品的价格更具有竞争力。替代产品投入市场后,会使企业原有产品的价格处在较低的水平,降低了企业的收益; 替代产品的价格越具有吸引力,价格限制的作用就越大,对企业构成的威胁也就越大。为了抵制替代品对行业的威胁,行业中各企业往往采取集体行动,进行持续的广告宣传,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利用率,改善市场营销等活动。但是有些替代品是技术进步的产物,符合社会需求。企业在研究与替代品的竞争关系时,一定要在考虑双方的寿命周期阶段与总的发展方向,不能盲目地竞争。
7. 要素察赋
【答案】要素享赋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要素所处的地位,包含基础要素(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和人口等)以及高级要素(通信设备、掌握熟练地高技术的劳动力、科研设施和技术诀窍等)。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都能为一个国家提供竞争优势。要素享赋是波特提出的关于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四大要素之一。
8. 完全整合
【答案】完全整合是指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制造出自己所需要的投入品,或者通过自己的运作处理所有的产出。
二、思考题
9. 组织设计的要素是什么?
【答案】在组织设计的过程当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进行设计。其任务是为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而建立的信息沟通、权力和职责的正式系统。一般来讲,在设计组织结构时,企业需要考虑企业战略、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幅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这7个要素。
(1)企业战略
企业的组织结构要适应战略的变化。因此,在设计组织结构时,管理人员要认真研究企业目标与战略的要求,使其在组织上得到保证。
(2)工作专门化
工作专门化,是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划分为若干环节的构成。工作的专门化会出现厌烦情绪、疲劳感、缺勤率上升、流动率上升、低生产率等‘些由人造成的非经济问题,影响工作专门化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通过扩大工作活动的范围、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形成团队的措施,来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生产率。
(3)部门化
对工作专门化细分之后,还需要按照类别进行分组,以便员工可以相互协调、共同的工作。这种分类就是部门化。具体的分类可以根据活动的职能分类,产品的类型分类、地域分类、顾客群分类等。
(4)命令链
命令链是一种不间断的权力路线,从组织最高层向最低层延伸,澄清谁向谁报告工作、谁对谁负责的问题。企业中每一位管理者在命令链中都有自己位置。每位管理者为完成自己的任务,都会被授予一定的权力,并承担一定的责任。
(5)控制幅度
在组织中,控制幅度是指一个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指导多少下属的问题。控制幅度决定组织所要设置的层次,配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因此,控制幅度决定组织的效率。
(6)集权与分权
①集权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拥有最重要的决策权力。在战略管理中,集权可以使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比较容易地控制和协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危机时,集权更为重要,能够及时迅速地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决策,保证企业内部做出一致的反应。
②分权主要是将权力分配给事业部、职能部门以及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在战略管理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