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10行政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第三类错误

【答案】第三类错误由政策学家拉伊法(Raiffa )提出的。当认定政策问题时,所感受到的问题情境必须与元问题的性质相符合,所搜索到的元问题也必须符合实质问题,而当将实质问题转化为形式问题时,更必须维持一致的关系。如果这些阶段的转化过程中,发生了认定错误的现象,换言之,后设问题不能反映问题情境,实质问题与兀问题是两回事,形式问题无法凸显实质问题的真相,这些现象都是犯了相当可怕的“第三类型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了错误的问题。政策学家拉伊发认为,统计学家在从事假设检验的工作时容易犯第一与第二类错误,这种错误还不是很危险; 第三类错误乃是政策分析与规划过程中相当致命的错误,因此,一位好的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分析家,必须尽量避兔陷入此种错误。

2. 可行性分析

【答案】可行性分析,是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论述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条件与能力。在政策分析中,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方面表现在政治、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上。

(1)政治上的可行性。政府的政策,从最终的实际执行结果来看,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与此同时,作为指导社会成员行为准则的政策,必须反映和代表那些具有共同经济地位的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在我国,强调政策的实施结果,首先要有利于政治稳定,这是政治可行性考虑的出发点。

(2)经济上的可行性。其基本目的是全面研究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益。在制定政策与实施政策中,都需要消耗资源,即消耗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各种资源。考虑经济效益,既要重视投入项,更要重视产出项。

(3)技术上的可行性。其主要表现在实现目标的科技手段上。政治、经济及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成功的政策,往往要全面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行性,并选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3. 政策影响

【答案】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例如,如果提供给老年人的家庭食品服务数量是政策产出的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老年人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就是政策影响的一个衡量指标。对政策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

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4. 置信区间

【答案】虽然希望抽样误差越小越好,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某个样本统计量能否用来估计总体参数,取决于公共管理者对抽样误差的精度要求。公共管理者可以根据样本给出一个随机范围,这个范围以某种可以接受的概率保证对参数估计的正确性,即总体参数以某种概率包含在这个范围内。这个范围被称为置信区间,可以接受的概率被称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通常记

,则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1-α(α为一个较小数)。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如果已知总体标准差。

:

位值,是均值标准误。。其中,是样本均值,

是正态分布函数在上的分被称为置信区间下限,被称为置信区间上限。

5. 追踪决策

【答案】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与原有的政策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大致有四个特点:

(1)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其目的是为了对原政策实施中所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或如人们称之的“扬弃”。

(2)非零起点。追踪决策不是从原政策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而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改变了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得出的政策方案既要比原政策好,又要是若干新选的备扦方案中的“满意解”。

(4)心理效应。追踪决策要对原政策进行修正,必然会对各方一面产生心理上影响。

二、简答题

6.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答案】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家对权力下了诸多定义,其主要角度或者从权力作为力量和能力的原有含义确定其含义,如霍布斯认为行动者的权力和有效的动因是一回事。罗素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 马克思韦伯把权力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者之上的可能性。

权威产生于人们组织起来进行联合活动的客观需要,它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马克思说:“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

,这个“指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下厂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

挥的意志”就是权威。简单来说,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人们对权力安排的服从可能有被迫的成分,但是对权威的安排的服从则属于认同。反对者可能不得不服从权力作做出的安排,但是服从不等于认同。权威就被认为是一种正当的权力。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权力的基础是与权力相联系的职位以及其相应的对于人、财、物的控制力,权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职位的高低; 权力的主要特性在于其具有强制性,是必须被服从;

(2)权威的基础是领导者的个人知识水平、能力、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素质,甚至其人格魅力:权威的形成没有强制性,对权威的服从是出自被领导者的自愿;

(3)权力与权威的联系

有权力未必有权威,有权威也未必掌握权力:优秀的掌权者,应当注重自身权威的树立。

7. 何谓影响力?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是什么?

【答案】(1)影响力的含义

影响力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以其身份和个性特征影响与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以其身份和个性特征有效地影响与改变被领导者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取决于许多因素,如领导者的地位、能力、品格、知识、才能等。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可分为权力性来源和非权力性来源,具体分析如下:

①权力性来源。指权力的来源是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据此产生的影响力叫做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是掌权者才具有的。影响力的权力性来源包括强制权、奖赏权、合法权和归属权。

②非权力性来源。指影响力的形成与法定权力无关,是靠领导者自身的个性特征与作为为基础,并非外界所赋予的。据此产生的影响力称为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性影响力,非权力性来源包括:

a. 领导者的品格。指道德品质、人格、作风等,是本质性因素。其心理效应是会给人带来敬爱感。

b. 领导者的才能。才能是指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工作能力。才能是构成领导者影响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的才能是在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才能因素的性质是其实践性。其心理效应是使人们对领导者产生敬佩感。

c. 领导者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是科学赋子的。其性质是具有科学性,其心理效应是会给人带来信赖感。

d. 领导者的感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存在感情上的联系,故有亲疏、好恶之分。其性质是一种精神因素。其心理效应是使被领导者产生亲切感。

8. 政策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政策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效能:效能是指某项政策达成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将实际达成者与原定的预期水准相比较,以犷解政策是否产生所期望的结果或影响。效能所涉及的含义并非政策是否按原计划执行,而是政策执行后是否对环境产生期望的结果或影响。

(2)效率:效率是指政策产出与所使用成本间的关系,通常以每单位成本所产生的价值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