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961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之高分子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体型缩聚的预聚物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属于前者的例子有_____和_____,属于后者的例子有_____和_____。
【答案】无规预聚物;结构预聚物;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
2. 工业生产上用_____引发丁二烯,在_____溶剂中进行阴离子聚合,可以制得顺式含量30%〜40%的聚丁二烯。
【答案】正丁基锂;己烷
3. 根据竞聚率不同,共聚类型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类。
【答案】交替共聚;理想共聚;非理想恒比共聚;非理想非恒比共聚
4. 过氧类引发剂中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类。
【答案】无机过氧类;有机过氧类
5. 聚合物的一次结构是指与结构单元有关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结构单元的序列结构;结构单元的构型
6. 高效引发剂的特点是_____或_____。
【答案】使用了载体;改进载体
7. 聚合物结构的复杂性表现在聚合物具有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一次结构;二次结构;三次结构
8. 氯乙烯自由聚合时,聚合速率用_____调节,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_____控制。
【答案】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
二、名词解释
9. 界面聚合
【答案】界面聚合是指将两种互相作用而生成高聚物的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是水和有机溶剂)中,形成水相和有机相,当两相接触时,在界面处发生聚合而生成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界面缩聚限用活性高的单体,室温下就能聚合。界面缩聚属于扩散控制,应有足够的搅拌强度,保证单体及时传递。
10.平均官能度与摩尔系数
【答案】平均官能度指反应体系中平均每一分子上带有的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活性中心)的数目。当量系数是指起始两种官能团总数之比,其值小于或等于1。
11.高分子材料
【答案】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材,加入适当助剂,经过混炼(或塑炼)所制成的能够进行成型加工的材料。.
12.合成高聚物
【答案】合成高聚物是指单体经聚合反应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13.反应程度和转化率
【答案】反应程度指反应了的官能团数与起始官能团数之比。转化率指反应了的单体分子数与起始单体分子数之比。
14.缩聚反应
【答案】缩聚反应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反应,缩去小分子的同时生成高聚物的可逆平衡反应。
15.竞聚率
【答案】竞聚率是单体均聚链增长速率常数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的
比
它表征两单体的相对活性,r 值越大该单体越活泼;根据r 值,可判断两
单体能否共聚和共聚类型,例如
示不能自聚。
16.连锁聚合 为理想共聚
,表示自聚倾向比共聚大;为嵌段共聚。 表示共聚倾向大于自聚;r=0表【答案】连锁聚合是指聚合反应一旦开始,反应便可以自动地、一连串地进行下去,生成一个大分子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是瞬间完成的,只需要到几秒的时问。因此,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时间关系不大,但单体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这类聚合反应称为连锁聚合。
17.内酯
【答案】内酯是环中含有酯基
18.转化率
【答案】转化率是参加反应的单体分子数与初始投料单体分子数之比。
的环状化合物,也称环酯。
三、选择题
19.典型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是1/2级关系,表明聚合反应机理为( )。
A. 单基终止
B. 双基终止
C. 引发剂分解产生两个自由基
【答案】B
20.缩聚反应中,所有单体都是活性中心,其动力学特点是( )。
A. 单体慢慢消失,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逐步增大
B. 单体很快消失,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逐步增大
C. 单体逐步消失,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快增大
【答案】B
21.(多选)下列聚合物中合成橡胶用聚合物是( )。
A. 涤纶树脂
B. 聚丁二烯
C. 聚氨酯
D. 聚异戊二烯
【答案】BD
22.下列单体只能进行正离子聚合的是:( )。
A.MMA
B. 丙烯
C. 氯乙烯
D. 异丁烯
E. 丙烯酸
F. 乙烯
【答案】D
【解析】A 项,MMA 碳链上有一个推电子基,一个强吸电子基,而且是1, 1-二取代,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B 项,丙烯碳链上的一个甲基作用弱,不能形成稳定的阳离子活性中心和稳定的烯丙基自由基,只能配位聚合;C 项,氯乙烯中氯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但共轭效应却有供电子性,两者均较弱,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D 项,异丁烯上是1, 1-二取代的两个具有推电子效应的甲基,进行阳离子聚合;E 项,丙烯酸上的羧基为吸电子基团,但是吸电子作用较弱,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F 项,乙烯的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须在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下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
23.高压法自由基聚合制备聚乙烯得到高压聚乙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引发剂为微量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