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北京市水资源动态供需平衡预测模型构建与域外调水研究

关键词:水资源,动态平衡,南水北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



目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形势下,开展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动态平衡管理研究,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综合考虑水资源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应用水资源总量控制工程管理动平衡态方程,提出了北京市水资源动态供需平衡管理的理论方法,并预测了北京市水资源发展趋势,开展了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对北京市水资源动态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并提出了实现北京市水资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对做好北京市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总量控制的管理策略,以吴季松教授提出的水资源总量控制工程管理动平衡态方程为基础,围绕水资源动态平衡的供给、需求两方面,分析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资源的供给影响,同时对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进行需求分析,构建了北京市水资源动态供需平衡的预测模型,完善了北京市水资源动态供需平衡管理的理论基础。

以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水资源供给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与人为影响,地表水供给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将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同时地下水资源由于过度利用将持续减少,难以对水资源利用实现有效供给。采用Leslie模型和灰色增长模型G(1,1)预测了北京市人口发展状况,并结合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预测结果发现,生态用水将是北京市今后时期对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面,2015年之后,北京市水资源需求快速发展,供需矛盾关系将会更为突出。

为考察域外调水下北京市水资源的发展变化,研究了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对北京市水资源动态供需平衡的影响。围绕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开展了中线水源地供给能力预测评估,分析了“南水北调”对北京市水资源动态供需平衡的影响机制。围绕跨区域调水的构想,提出渤海水淡化调水入京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从长远考虑,为实现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贝水南调”跨疆域调水入京的策略构想,并对贝加尔湖调水入京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贝水南调”是可行的。

建议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既“开源”又“节流”,注重“节流”优先。实施“以水定城”的管理策略,在生活用水方面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引导人口均衡分布,做到“以水定人”;在生产用水方面对非首都核心职能果敢地进行调整和疏解,加速退出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并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做到“以水定产”;在生态用水方面开展多层次、多用途的科学管理,围绕保护生态,做到“以水定地”。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科学利用各种水资源,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实施有效的水权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规模,鼓励污水的再生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北京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