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853中国现代文学史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853中国现代文学史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853中国现代文学史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二) . 19 2018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853中国现代文学史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三) . 35 2018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853中国现代文学史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四) . 51 2018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853中国现代文学史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五) . 67
一、名词解释
1. 《且介亭杂文》
【答案】《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杂文集,收录其1934年所作杂文三十七篇,1935年末编集时所作序言一篇、附记一篇。书名中“且介亭”意指作者居于“半租界”地区。作者自谓本书“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宫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的结集”,“当然不敢说是诗史,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可以说,《且介亭杂文》是鲁迅杂文成熟期的力作,代表了中国现代杂文的最高成就。
2. 《日出》
【答案】《日出》是曹禺于1935年创作的一部四幕话剧,连载于《文季月刊》1936年1卷14期。讲述的是少女陈白露原是有才华、有追求的中学生,只因父亲病故,家道中落,被迫飘泊风尘,沦为高级妓女,混迹于上层社会,寄生豪富。她虽不甘堕落,却无力自拔。旧时恋人方达生正直、真诚,却又缺乏人生经验,他特地远道来访,劝说白露脱离风尘,偕同走向新生活。白露心有所动,无奈陷溺甚深,恐达生力不能及,故矛盾万分。后因营救孤女“小东西”失败,陈白露精神受挫; 而她赖以寄生的银行经理潘月亭又因公债投机破产,最后陈白露服药自杀。剧作采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将“多少人生的零碎”组成幅度宽阔的都市生活画卷,展示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市畸形生活与畸形人生,预不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结局。剧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冲突尖锐,悲喜剧融于一体:语言凝练、生动,潜台词丰富。
3. “问题小说”
【答案】问题小说是产生于五四启蒙运动时期,盛行于20年代初的一个现代小说流派,以文学研究会成员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为代表。他们关注社会人生,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探索“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题材涉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如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从而实现了该派“为人生”的文学创作主张。这一流派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4. 丁西林
【答案】丁西林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物理学家,是我国现代幽默喜剧的开创者和话剧运动的先驱者,有《丁西林剧作全集》行世。1923年发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1925年创作独幕喜剧《压迫》,喜剧风格趋于成熟。抗战时期发表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妙峰山》等,更显纯熟的喜剧技巧。建国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剧协常务理事等职。写有戏曲剧本《雷峰塔》《胡凤莲与田玉川》,历史喜剧《孟丽君》,同时翻译英国戏剧作品。其剧作长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喜剧因素,设置戏剧冲突,风格轻松诙谐,对话机智幽默。
5. 新诗规律化
【答案】新诗规律化是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由前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孙大雨等提出的“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新诗规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音乐美,强调有平仄和韵脚;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对称,有句的均齐”; 绘画美,强调诗画相同的辞藻,借鉴西洋与中国传统格律,进行新的创造。新诗规律化的提倡与实践纠正了早期白话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混乱的局面,使新诗精炼集中,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6. 《上海屋檐下》
【答案】《上海屋檐下》是夏衍于1937年创作的三幕悲喜剧,剧情主要围绕林志成、杨彩玉、匡复三人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展开。三幕戏都发生在同一场所,五户人家同时表演,剧情前后不到一天时问,灵活运用了“三一律”。全剧同时写出性格、命运各不相同的十几个人物,主线突出,结构单纯,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7. 《山洪》
【答案】《山洪》是吴组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又名《鸭咀涝》。其主要反映的是新四军在皖南抗战的故事。小说描写了抗日战争中农民民族意识觉醒的曲折历程,塑造出章三官这个质朴善良,坚韧勇敢的农民形象,是抗战文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山洪》通篇可以用“茂林话”进行阅读,其中描写的人物、掌故、生活场景和儿歌,都是当地人所熟知的,读来倍感亲切。
8. 《空山灵雨》
【答案】《空山灵雨》是许地山惟一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空山灵雨”恰当地概括了许地山的写作风格一一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空”与“灵”的韵味境界,是《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其中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迷离徜恍的朦胧,洒脱超逸的语言蕴含着颇费咀嚼的玄理思辨,文章巧设比喻、隐喻,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构思,具有小说化的倾向,别有一番艺术魅力。
9. 乡土文学
【答案】乡土文学是指描写故乡农村的人与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怀乡情调的文学作品。
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其刚健、清新、朴野之气使创作界的面目焕然一新。他们主要运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书写出底层民众的苦难与愚昧麻木,表现了作家们的人道主义立场; 又由于挟带着各种乡情民俗的纪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代表作有彭家煌的《怂恿》、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台静农的《地之子》等。
10.《咀华集》
【答案】《咀华集》是现代著名作家李健吾先生的作品。在书中,他表达了对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在比较和综合中形成其独特的批评风格,是文学批评论文中的佼佼者。李健吾认为,批评是独立的,不以作者的是非为是非,批评者有阐释的自由。维护批评的尊严并不以贬低创作的地位为代价,批评者与创作者是平等的,但更是谦逊的,取对话的态度。李健吾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具文学性的批评家,西方的“寻美的批评”和中国的诗文评传统,这两条线的交汇造就了一种以印象和比喻为核心的整体、综合、直接的体味和观照,这就是李健吾的批评,一种自由的批评,一种明智的文化保守主义的批评。
二、简答题
11.简述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中“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
【答案】“问题小说”是指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旨在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问题小说”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在一段时间内,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就写接受了家庭包办婚姻的青年同时接受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如果追求一己的幸福则必牺牲一个旧式的弱女子,若不离异又必陷自己一生于不幸。小说人物最后就这样处于两难境地。其他像王统照的《沉思》,提出作裸体模特儿的女子为何爱人反对、官吏干涉,甚至男性画师也不理解她的动机,使其陷入沉思之中。从提出问题之广来看,问题小说涉及当时青年关怀的家族礼教、婚恋家庭、妇女贞操、劳工、战争、知识者等诸多方面。其时因问题的尖锐性是第一位的,相应便减少了对小说形象化的要求,造成许多“问题小说”比较概念化,存在着文笔空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病。
(2)外部文学潮流的刺激
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
①1918年《新青年》的“易上生专号”使这位挪威作家的社会问题剧风行一时,这对“问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