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807阅读与写作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______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
【答案】语言
【解析】题干这一命题包含两层意思:
①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体,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创作的,一切文学作品也都需要通过语言来欣赏;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物质存在。
②语言也是文学的审美要素,人们阅读文学,不仅是欣赏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形象,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本身也会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因此文学又被称为语言的艺术。
2. “隐含读者”是德国文论家______提出的概念,与“隐含读者”相对的是______。
【答案】伊瑟尔; 现实读者
【解析】“隐含读者”是由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隐含读者”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二、简答题
3. 如何理解意境?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意境与意象的联系
①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 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③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①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 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例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 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 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
例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然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一一组合起来,表达了对“姐姐”的思念。从海子的这首诗,可以看出,意象的实在性; 同时也可看出,意境的韵味,那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
③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 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造意境。痘弦的诗《秋歌》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营造了一个秋天的意境。这里有秋的白描,有对人物暖暖的深情。由“落叶、荻花、湖沼、砧声、雁子、秋空、马蹄、山径、寺院”这一系列意象,组合融合成一种秋的意境。在这里,意象是材料,意境是最终目的和最高追求。
4. 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关系?
【答案】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尺度或准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了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1)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的,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
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指作品题材、主题或形象、意蕴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思想力量。因此,可以说思想标准较为突出地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运用这一标准来评价文学作品时,要注意三个基本点:
①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应该是生活现象的真实与历史本质的真实的统一,即包含着某种必然性的那种偶然的真实。
②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作品的倾向性是作家渗透在作品中的对社会生活、对人生命运、对历史发展的趋向等的理解、认识、追求和主张。马克思主义文学批
评强调作品要有进步的倾向性,就是要求作家在艺术地把握世界时能以先进的世界观作指导,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趋向,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从而引导人们走向进步,自觉地为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而斗争。
③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一部作品要产生其思想影响,达到思想方面的良好效果,依赖动人的情感感化。有的作品不一定有明确的思想主张和指向,但却有情感情绪的表现,而这种情感情绪,最终也会影响人的思想灵魂。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在评价文学产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时,要求分清情感的性质,主张作品从整体上要表现对人的心灵有积极影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情感。
(2)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
艺术性是指作家的艺术才情、气质、修养、创造能力等各种因素在其所创造的产品中所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水平。艺术性主要由作品的文体构成、形象创造和意蕴表现体现出来; 艺术标准,自然包含着对文体、形象、意蕴的要求。文体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是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3)思想标准的三个基本点,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与艺术标准密切相关的。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也是密切联系的。
5. 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案】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特征,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向的流变。其主要特征是:
(1)主观性。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客观现实,追求个人主观情感不受任何限制的充分表现,强调非理性的、心理化的、梦幻的现实。
(2)假定性。现代主义文学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了虚幻性和假定性。作品中充满非常态的、极度夸张的变形形象和荒诞的情节、朦胧的象征意蕴。
(3)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6.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答案】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意境的主要特点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1)情景交融
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南宋范希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他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意思是说意境中有两大兀素。情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