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简答论述题 1. 受众极化指的是什么? 哪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受众极化的特征? 【答案】(1)受众极化的定义 受众极化,是指受众分化为忠诚者和不接触者两个极端部分的倾向。媒介新环境表现出的两个特征一一内容与频道的相关性和家庭收视频道的不同组合一一有助于受众极化。 (2)反映受众极化特征的指标 ①特用入户率(TVHHuniverse ),表示能接收到该电视网节目的家庭在总电视家庭中的比率。 ②周累积收视率(weeklycume ),表示在18岁以上的人中,一周内至少收看过该电视网一分钟节目的人的比例。 ③周收视时长(weeklyTsv ),表示在至少收看过一分钟节目的人中,每周平均花在收看该网络节目上的时长。 ④累积收视时间中的比重,Csharewithincume ),表示观众一周内收看该电视网的时长在其总收视时间中的比重。 2. 2005年10月,上市不久、以楼宇液晶广告为主营业务的分众传媒以1.83亿美金的高价收购以电梯平面广告业务为主的框架传媒; 时隔3年,2008年12月22日,新浪宣布增发4700万普通股用于购买分众传媒旗下的分众楼宇电视、框架)’一告以及卖场)、一告等业务相关的资产。 新浪CEO 曹国伟表示,这一合并的目的是为了整合中国最有实力的两大新媒体广告平台,从而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为有效的整合营销服务。我们相信本次交易将大大加强我们媒体的覆盖率和影响力,使我们成为中国广告市场不可或缺的新媒体平台。 分众传媒CEO 谭智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建立起了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户外数字广告网络,每天覆盖1.5亿城市主流消费人群。今天我们跟新浪的合并将使我们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一告客户,提升我们在中国新媒体营销市场的竞争力。 试从当前媒体环境的变化和媒介竞争态势的角度对本案例发生的深层动因做出评析。 【答案】这几家公司的并购,涵盖着广告形式的线上到线下的合并。也体现了现阶段传媒竞争战略的新趋势一一从追求市场占有率到追求个人占有率。 (1)一直以来,传媒竞争的基本逻辑就是通过规模化的扩张来追求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在市场占有率的价值逻辑之下,规模数量几乎成了衡量媒介价值的唯一指标。但是,这种媒介竞争的价值逻辑实际上是把受众当成“单向度”的人,其市场开发和对于受众资源的利用是一次性的和单向度的。显然,这种市场价值模式的明显缺陷在于,媒介是仅就某一个特定方面在开发和利用受众的价值,成为单一产

品(或功能)的提供者。

(2)随着市场大盘的迅速做大,单个媒体在数量规模方面做大的相对市场效能呈现大幅度削减的趋势。即使你通过高额的成本达到了某种数量扩张,但这种数量扩张对于你的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实际效

能却常常是微乎其微的。原因很简单,在你个体做大的同时,市场基数也在不断做大,甚至这种大盘做大的速率往往要高于个体做大的速率,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单一媒介的数量(分子)增加的效能都会被不断扩容的市场大盘的增长稀释掉。

(3)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为传媒产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价值支点是不同的:最初是内容产品的品质,接下来是市场拓展的规模,到现在则是全方位客户价值的挖掘一一这便进入了范围经济的范畴。

媒介经济既是规模经济又是范围经济,前者表现在同一家媒介的产品要具备规模,而范围经济则表现在媒介集团中,一个媒介集团不能只依靠一个媒体打天下,必须是多家媒体、多项业务(包括非内容服务的其他业务如会展、配送等)共同发展,走多种媒介的联合经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以便提高其对于客户的个体占有率。

(4)全方位客户(今天媒介的受众越来越具有客户的全部含义)价值的挖掘,意味着以客户需求为本位,嵌入客户的生活方式之中,围绕并清晰地把握客户的生活圈、工作圈、消费圈的需求逻辑,发现和开掘客户的关联需求,并以与这些需求相切合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

这便是对于个人“需求一价值”空间的占有率的扩张一一由“1”到“N ”的扩张。而这个“N" ,其实就是为客户提供某种“解决方案”。从单向度地满足客户的某种需求(例如,仅仅作为新闻、资讯内容的提供者,或者仅仅作为广告的发布平台等),到尽可能全方位地为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是传媒市场上价值挖掘的一场革命。

3. 传媒经济学有哪些一般问题? 有哪些特殊问题?

【答案】(1)传媒经济学的一般问题

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要进行三大类选择:生产子}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类选择问题也是传媒经济学面临的基本问题。

①生产什么。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生产出人们需要的任何东西,就要决定生产什么商品和服务,以及生产多少数量。例如,这不仅包括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制作多少小时电视剧,而且包括电视机的规格、型号,电视剧的题材、风格等更为具体的生产决策。

②如何生产。

在通常有不止一种生产某种商品的方式的情况下,各种商品如何生产出来? 在生产中使用哪些资源? 怎样组合? 应使用资本密集型的还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答案会因商品、企业、地域而异。适用于采制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的资源组合,就可能与适用于国家电视台的大不相同。

③为谁生产。

谁将会得到生产出来的有限的商品与服务? 它们在消费者中如何分配? 谁将会拥有和使用所生产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 谁将会在电影院中观看电影? 谁将拥有一部无线上网的手机? 如此等等。

(2)传媒经济学的特殊问题

与一般的企业、产品相比较,传媒机构和传媒产品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传媒经济学也要相应地研究带有产业特性的种种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强大影响力问题。

在经济实力方面,传媒机构可能不及一些大型工商企业,但是在舆论和文化的影响力方面,传媒介机构要远远超过一般企业。

②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公共物品特性问题。

传媒和传媒产业是用于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要按照公共利益的原则来运营。

③传媒信息的共享和再生特性,以及与此相关的边际收益递增问题。

信息产品可以反复使用并且边际效用往往是递增的。

④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产业边界,产业内部不同细分类型,产业外部环境与规制等问题。

4. 传媒无形资本运营在当代口益崛起的动因有哪些?

【答案】(1)传媒无形资本是和有形资本对应的,主要强调无形资产的资本特性。

①随着信息时代和传媒时代的全面到来,企业赖以求存和发展的核心价值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以实物型资产为主,演变为以实物型资产和金融/财务型资产,进而演变为以金融/财务型资产和无形资产为主。

②在西方发达国家,无形资本己成为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有的企业无形资木的价值甚至数倍于有形资本,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升级转型的主要决定力量。

(2)传媒无形资本运营,是指传媒对自身所拥有的各类无形资产的使用进行运筹和规划,通过融资、对外投资等活动使其合理流动,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的活动。无形资本运营是传媒整个经营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①在传媒业,无形资本经营比有形资本经营具有更大的运营空间。以有限的资金,巧做无形资本经营,是传媒业快速成长的途径。高明的资本运作主要是利用无形资本经营,减少资本的投入,即以无形资本输出为手段,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内实施控股参股,通过无形资本运营代替有形资本投入,实现少投资甚至不投资也能收购企业、合资企业或战略联盟。

②知识经济的到来,一方面使传媒业无形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越来越大,无形资本日益成为创造财富的主动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刺激了世界各地对国际品牌的需求,加速了无形资本在全球的扩张。微软这种以无形资本为主的公司成为近10年来世界成长最快的公司,就是一个例证。

(3)产业融合的客观要求

①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扩散,使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的产业业态,这正是学术界所说的“产业融合”。传媒产业与电信业、互联网、消费电子业之间的融合是最具代表性的“产业融合”。

②当前我国传媒经营市场由于金融资本、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资本形式的综合渗透,虚拟经济因其具有明显的融资杠杆效应和价值增值功能在媒体经营层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5. 媒介企业如何实施价格策略?

【答案】媒介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策略,不但要求企业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控制和预测,而且要求企业根据市场结构、市场供求、消费者心理及竞争状况、企业目标等因素作出判断与选择。

①根据成本

媒介企业在确定产品价格时,首先要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控制。产品定价不能过低,需要确保产品定价使企业在现期或长期范围内盈利或不至于亏损严重。

②根据市场结构

媒介企业在实施价格策略时,要考虑在市场结构中,企业产品的定位和所处的细分市场。根据自身定位和市场结构确定合理的价格。

③根据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