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847文学基础(A)之民俗学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悬诗
【答案】悬诗意为“被悬挂的”诗,是指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首或十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精品和代表作,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阿拉伯文学遗产。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代表诗人是鸟姆鲁勒·盖斯,其代表作是《悬诗》的首篇。作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悬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2. 人文神话
【答案】人文神话是按照其表现内容来划分的一种神话形态。中国的人文神话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以感生情节为核心的始祖神话; 第二类就是仙道神话。中国的始祖神话异常丰富,以姓族为单位,华夏集团大部分著名的姓族如夏、商、周、秦、楚都有自己的始祖神话,而东夷、苗蛮、戎狄等尚未融入华夏集团的部落也有自己的始祖神话。这些始祖神话(尤其以华夏集团的始祖神话为代表)往往有一个核心情节,那就是感生。仙道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彼岸乐土的想象、关于神仙的事迹和对于长生的追求等。
3. 神话—原型批评
【答案】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它源于20世纪初英国的古典学界崛起的剑桥学派,大成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弗莱的《批评的解剖》是自觉借鉴和运用文化人类学视野的产物,其产生也同弗雷泽的交感巫术原理和荣格的原型理论密切相关。弗莱认为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最基本的文学原型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因此,原型批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的共性及演变规律
4. 神话学派
【答案】神话学派是欧洲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第一个流派。由格林兄弟创立,兴起于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以谢林的浪漫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认为民间文学是各个民族的集体的和无意识的创作,其源头则是神话。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可以在各种民间文学作品中发现某些共同的重要形象和情节,进而可以复原印欧语系各民族的原始共同神话。语言是神话学派研究民俗文化的切入点,然而这一学派的缺陷也正是其过于重视语言而忽略了神话的其他因素。
5. 传说
【答案】传说是关于特定的人、地、事、物的口头故事。根据其关联和解释的对象,可分为五类:
①人物传说。这类传说的主人公大多是历代实有其人的各种著名人物; ②地方传说。故事本身常常涉及占代神抵、历史名人、能工巧匠,或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遗迹等; ③史事传说。史事传说是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传说群,如历代农民起义传说,某些地方性事件的传说等; ④动植物和某些自然现象的传说。这类传说的基本模式,是讲述者大多相信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系由现实的人幻化而成; ⑤关于各种风俗、土特产品、民间工艺等的传说。这类传说大多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其故事广泛涉及历史、地理、传统审美观点等文化内容。
6. 《中华全国风俗志》
【答案】《中华全国风俗志》是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胡朴安在20世纪20年代初编成的一部有广泛用途的全国风俗百科全书。全书按照各省区的行政区划分编排体例,分设条目,对全国风俗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编辑。本书体现了胡朴安的编辑思想,同时标志着我国近代风俗志的编纂进入了新里程。《中华全国风俗志》至今为中外文化学术界,特别是民俗学研究者看重。
7. 艺诀
【答案】艺诀是艺人们根据自身修养、演出实践、艺术规律认识等方面内容,编成的顺口而又便于记忆的艺谚短句,又称艺谚或口廖。其特点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语句工整,有韵有节,易于记忆传诵。不少古代戏曲论著都辑录有广为流传的谚诀,如《曲律》中的“三绝”、“五不可”、“两不辨”; 《度曲须知》中的“出字总诀”、“收音总诀”; 《梨园原》中的“曲白六要”、“身段八要”等; 但更多的是在戏曲艺人中口头流传。
8. 母题
【答案】母题是英文Motif 的音译,意为情节的最小单位,又称“情节单元”、“小情节”等。它主要源于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从国外引进。母题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在传统中独立存在,不断复制。它们的数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转换出无数作品; 并能组合入其它文学体裁和文化形态之中,母题表现了人类共同体的集体意识,并常常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标识。
二、填空题
9. 根据史籍记载,在_____(填写朝代名称),除夕、元旦、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等重要节日,都己形成定制。
【答案】汉代
【解析】据史籍记载:除夕、元旦、元宵、上已、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及春秋社日、冬祭腊日等传统节日,大多在汉代形成定制. 此后一直沿袭两千多年以至今日。
10.工匠习俗中的“百工五法”,指的是矩、规、_____、水、悬。
【答案】绳
【解析】历数千年而不衰的“百工五法”,是我国占代工匠技艺中最杰出的创造。产生于战国时一期的《墨子》一书,对此就有过概括性的总结:“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悬。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这里提到的矩、规、绳、水、悬,就是人们常说的“百工五法”。
11.白莲教支脉繁复,都以_____为最高崇拜,以龙华三会为信仰核心。
【答案】无生老母
【解析】影响最大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是兴于宋、盛于元、在明清层出不穷的白莲教。白莲教支脉繁复,都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崇拜,以龙华三会为信仰核心。
12.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包括《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和_____。
【答案】《玛纳斯》
【解析】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13.东北秧歌要求舞蹈者舞得稳中浪,浪中俏、_____。
【答案】俏中哏。
【解析】东北气候寒冷,秧歌的强劲动作,使扭秧歌的人浑身发热,秧歌的强烈音响,使村镇热闹非凡。以往秧歌艺人多活跃于春节期间,活跃于众多的庙会,平时则组班去近村远镇流动演出,丰富了东北农村的文化生活。吹响唢呐、敲起大鼓,扮“上装”(女)、“下装”(男)的演员舞活了的扇、帕,总让人看不够。正像艺人们所说:“两个人逗在一起,要能随机应变,手脚灵活,上装上什么相,下装配什么相,不能现相,现相就脱板了(脱离节奏),两人一问一答,心心相印。要舞得稳中浪(活泼)、浪中哏、俏中哏。”
14.月巴(打一城市:合肥),这则谜语主要犯的毛病是_____。
【答案】谜面不成文
【解析】月巴(打一城市:合肥),这则谜语主要犯了谜面不成文的毛病。凡是谜面是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其词句必须通顺成文,能够表达一定的含义,否则就不合规格。这类谜面不成文的灯谜,猜起来味同嚼蜡,因而历来是制谜一大避忌。
15.冯梦龙编著的_____,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
【答案】《广笑府》
【解析】冯梦龙编著的《广笑府》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广笑府》共13卷,分《儒箴》、《官箴》、《九流》、《方外》等14部,总计401条。因体制、内容和明乐天大笑生所纂《解愠编》大同小异,故推断此书可能是冯梦龙在《解愠编》之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全书总旨是针贬人情世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