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传统的理科分科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却把完整的科学知识割裂开来,知识面较狭窄,且相互繁琐重复。传统的分科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科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开始在部分省市初中7-9年级试行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综合科学课程按照新的逻辑结构将理化生地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加以筛选和整合,课程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程实施十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的形式对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对于初中科学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研究了国内外科学素养理论的发展现状,对科学素养的内涵进行界定;对科学课程的概念及其改革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科学课程在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
第三部分:探讨了初中科学课程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第四部分: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1.通过对国内外科学素养理论发展现状的研究,明确了科学素养的内涵和基本要素;2.通过对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现状的研究,界定了科学课程的概念、培养目标及科学课程在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3.提出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结合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加强STS教育,通过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并且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