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626土地综合之土地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利用管理

【答案】土地利用管理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采用行政的、经济的和规划计划等手段,确定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方式,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管理。

2. 土地供给

【答案】土地供给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

3.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答案】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土地或耕地的数量。

4. 土地使用权

【答案】土地使用权是指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5. 抵押权

【答案】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相关债务的抵押品享有的权利。

6. 土地税收

【答案】土地税收是指国家以土地作为征税对象,凭借政治权力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的、强制的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

二、简答题

7. 简述人类利用土地的四个阶段。

【答案】人类利用土地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1)依赖大自然恩赐的渔猎阶段;

(2)利用大自然的初始阶段;

(3)较大规模和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的阶段;

(4)开发利用土地与保护耕地相结合的阶段。

8. 简述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小同用途而言的。

(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

(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

9.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特点?

【答案】社会主义极差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它表现为地区间和单位间经济效益的某些差别,社会主义的极差地租的实体不再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特定部分的转化形式,而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由土地条件优越的企业的劳动者创造的超额利润。

10.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

【答案】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包括:

(1)国家发展政策;

(2)土地利用计划与规划;

(3)价格政策;

(4)税收政策。

三、论述题

11.试述开征二手房交易所得税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效果?

【答案】为了分析这项税收的影响,我们来看一下征税前后二手房市场供需均衡的变动情况。假设起初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0和Q0,由于这项税收向卖方征收,最初它提高了卖方的成本,使得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移动幅度正好是税收量。而由于购房者既定的收入水平、偏好等条件不变,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上,对二手房的需求量是相同的,所以,需求曲线不变。

另外由于政府一直采用“非饱和土地供应”政策,导致住宅供应短缺,二手房市场是一个需求大于供给的卖方市场,这就使得二手房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弹性都不足。表现在图形上,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很陡峭,结果是征税后,二手房市场的均衡价格人幅度上升,均衡数量下降。尤其是当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时,表示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税收可以主要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来转移,即使价格提高再多,购房者也不得不买。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需求完全无弹性,即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变,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征税后,市场均衡价格的上涨幅度恰好等于税收比。

12.试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答案】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非农产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这样,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农业劳动力人均负担的耕地面积才能增加,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才成为可能。

(2)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化水平的提高,要求经营土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农机的充分利用。在以手工和畜力为主进行操作时,自然就不存在扩大规模的客观动因。

(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一般说来,较大规模经营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状况。这种服务的项目愈广泛、质量愈高,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实现可能性也愈大。

(4)经营者素质的提高。大规模经营与小规模经营相比,肯定需要经营者有较高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经营者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管理能力、责任心等。

(5)集体经济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能力在规模经营的起步阶段给予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扶持,并能在受灾年景给予经济保险,也是一个重要条件。